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警大队长的生死抉择

  严德海,男,1962年2月生,中共党员。1988年12月进入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2003年起担任杨浦分局治安支队特警大队大队长,二级警督警衔,2005年7月1日牺牲。生前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公务员,牺牲后,上海市公安局为其追记个人一等功,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他面对危险从不犹豫,生死瞬间勇往直前,在两桶共40升汽油开始燃烧的一霎扑向肇事者,全身烧伤75%,其中30%为3度烧伤,脸庞被烤焦;他业务过硬,善于钻研,曾获上海特警系统散打比赛第三名;他训练严酷、不留情面,被部下取外号叫“严得狠”,但危险关头却总对队员说“跟我上”“让我来”。他就是严德海,一名被评价为“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险时刻豁得出的共产党员”的杨浦警察。

  赴汤蹈火若等闲。在17年的从警生涯中,严德海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在与违法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始终无私无畏,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誓言。

  2005年6月22日凌晨,他在处置延吉一村一起放火案中,拦住其他特警队员,奋不顾身冲进火海,为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被严重烧伤,经医治无效于2005年7月1日牺牲,时年43岁。

  在救护车上,严德海对身边的战友说了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我的警官证,请帮我保管好……”严德海以其生死瞬间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在人民群众中高高擎起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光辉旗帜。

  2005年6月21日晚,原本应该是一个平静的初夏之夜。

  22时45分,手机震动声打破了严德海家的宁静,他此时正在休息,由于旧疾复发,他腰痛的特别厉害,做了推拿便早早睡了。妻子接听了电话,队里报告说延吉一村发生了案件,居民徐某准备了2桶汽油,共计40升,将自己反锁在家中,扬言要在屋内点火,且情绪始终焦躁不安。

  警情、火情一触即发。作为特警大队长,面对这样的恶性案件,严德海必须马上行动。他对妻子、儿子留下一句“处理好我直接回家”便出发了。这一走,竟成了一家人的永诀。

  22日零时,严德海带着几名突击队员用徐母提供的钥匙,悄悄打开了徐家的防盗铁门,准备破门强攻。但防盗门在打开的时候发出了一点声音,在宁静的夜空中,这零星的响声显得异常刺耳。徐某被惊动了,他疯狂异常,随时要点燃倒在地上的汽油。

  零时15分,房内突然发出铁桶与地板的碰撞声,并传出一股浓烈的汽油味,徐家门缝闪出红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手下队员陈勇准备踢门而入,严德海将他往旁边一推,自己一脚蹬开房门,冲了进去,飞身扑向放火人徐某。

  幸好桶里面汽油尚未完全点燃,消防官兵又及时跟进,扑灭了大火。室内的两桶汽油,一桶掀开了盖子,汽油未动;另一桶剩下五分之二的汽油尚未倒出。

  一场未卜的灾难在这瞬间被排除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在这瞬间保全了,但严德海也在这瞬间倒下了。据医院诊断:严德海全身烧伤面积达75%,其中30%为3度烧伤,并伴有呼吸道、肺部极为严重的吸入性烧伤。从伤势的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严德海冲进火场后的瞬间,他猛地扑向犯罪嫌疑人,在炽热的火焰中压住了犯罪嫌疑人,滚在了一起;他大声地制止徐某,“住手!住手!不许动!不许动!”正因如此,他不仅遭受了严重的烧伤,而且还吸入了大量灼热气体。但他最终制服了犯罪嫌疑人。

  克敌制胜显身手。曾经有人形容严德海是“新时期的黄继光、邱少云”。如同革命先烈一样,严德海在关键时刻的英勇壮举绝非偶然,在他的从警生涯中,曾经历了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时刻。

  严德海原是上海体育学院古典式摔跤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很好。作为共产党员、特警队长,他一贯身先士卒,“我先上”“跟着我”是他执行任务中最常说的一句话。

  1996年6月的一个早晨,杨浦警方接浙江乐清公安局来电,要求配合抓捕一名犯罪嫌疑人陈某。陈某两年前在一次斗殴中将他人打成重伤,逃窜路上隐姓埋名做了和尚,后又更改籍贯,摇身一变成了某学院武术系学散打的大学生。

  经了解,陈某武艺高强,不久前刚在全国散打比赛中获得好名次,寻常20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严德海判断,对于这样一个凶徒,只能“智取”。尽管对手比严德海要年轻10多岁,且身怀绝技,但他毫无畏惧,毅然决定自己当“主攻手”。

  上午10时,严德海他们埋伏在散打教研室周围,不一会儿,只见陈某得意洋洋地走进办公室,就在他大摇大摆坐下来之际,严德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上去,一把夹住他的脖子。陈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其他队员立即冲上,按住他的手脚。这个逍遥法外两年多的“武林高手”束手就擒。

  这样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抓捕几十名聚赌的歹徒、伏击入室撬窃大盗、制服持菜刀的“武疯子”……严德海身先士卒的身影,在特警队员眼里是榜样,更是人生的路标。

  一片丹心好儿郎。严德海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属牟取私利。他生活十分简朴,然而,当遇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时,他总是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几年来,他带领队员先后资助5名学生完成学业。

  他爱妻子。知道妻子喜欢看电影,不管工作多忙,他总会挤出时间陪妻子去影院。一次妻子忘了戴眼镜,他马上跑出去找眼镜店,终于在开场前几分钟将隐形眼镜送到妻子手中。

  但原则问题他却不让步。妻子下岗后,一位任私营企业老板的朋友几次提出要帮忙解决工作,月薪从厚,可每次都被严德海婉言谢绝。他的一位老同学曾问严德海:“你这个当大队长的,那么多场所的老板、经理总认识一二个吧,怎么连妻子的工作都解决不了?”严德海笑着说:“我是党员,能这样做吗?我只图一个心里踏实”。

  他爱儿子。知道儿子喜欢萨克斯,尽管收入有限,他还是慷慨地买了回来,鼓励儿子学音乐。一次10岁的儿子问他:“爸爸,你要是开警车送我去学萨克斯,那多威风,又快。”严德海却告诉儿子:“警车是接警用的,不是派这用处的。”

  就这样,每个星期六,在杨浦驶向市区的公交车上总能看到一对胖胖的父子俩,背着8斤重的乐器箱子,横穿市区,换乘3辆公交车,花上2个多小时赶到老师家学习吹萨克斯。有时候爸爸骂了儿子,总会在事后陪他玩电子游戏,借游戏玩输时说一句:“兄弟对不起了啊。”

  他也是父亲的好儿子。严德海的父亲是一位在部队度过36年军旅生涯的离休干部,当在医院望着面目全非的儿子的时候,老人的坚强和深明大义令在场的每个人为之动容:“德海是警察,也就是和平时期的战士,他不冲上去,别人也要冲上去;他不倒下,别人也要倒下。”

  严德海的生命如流星闪电,璀璨耀眼,划破长空。他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着的公安事业也会像江河奔流,生生不息,万古长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老克勒烟纸店”里当“掌柜”
为筹赌资擅将前夫房屋出租
“东方网·长白智慧屋”开业
育鹰学校举行20周年校庆
特警大队长的生死抉择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特警大队长的生死抉择 2014-10-23 2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