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时代标兵,司法调解优秀楷模。2月26日下午,杨浦上千名干部群众相约前往位于徐汇区漕溪路的龙华殡仪馆,向杨浦旧改基地司法调解“金牌老娘舅”——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员、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标兵韦登义作最后的告别。
韦登义系平凉路街道司法所人民调解员,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平凉旧改征收基地上的“老韦调解工作室”是平凉旧改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老韦”就是基地居民贴心的“金牌老娘舅”。
今年1月21日晚9时余,韦登义在旧改基地下班夜归途中遭遇车祸,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于次日凌晨离世。
告别仪式上,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善和,区委书记诸葛宇杰等领导敬献花篮。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春兰,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刘卫萍,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邹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德彪,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桢等出席告别仪式,并向韦登义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杨浦区各相关委、办、局,平凉路街道,市、区两级人民调解协会、各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各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征收基地居民、社区群众等1000余人参加告别仪式,送“老娘舅”最后一程。
许多群众早早赶到送别现场,回忆老韦的音容笑貌,寄托哀思。家住通北路243弄22号的平凉9街坊旧改基地居民王慧芳已年近八旬,因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以轮椅代步。记者见到她时,老人手握黄菊花,面对老韦的遗像久久沉默。谈及老韦,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老韦为基地百姓想办法出主意,工作细致有耐心,为人老好格!”
王慧芳说,她家里共有兄弟姐妹七人,在旧改征收中出现了分歧,其中一名弟弟提出不合理要求,致全家的征收停滞不前。为了化解他们的家庭矛盾,老韦多次进行现场调解和电话协调,细致分析、热情解答,如今弟弟的思想工作已基本做通,兄弟姐妹间冰释前嫌,老韦却这么突然走了。得知噩耗的当天,老人悲伤得一晚上没睡好。送别仪式这天,她坚持让年近七旬的弟弟用轮椅推着自己,提前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老韦走了,我一定要来送送他!”
送别现场还有一支特殊的团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8团5连的老兵们,他们围成一团唏嘘不已。“老韦人品极好,助人为乐,一生都在做好事,他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始终保持着忠于职守的军人作风。”他们无比痛惜地回忆说,这位曾经数年朝夕相处的战友,在1月20日中午的聚会中,匆匆提前离席,留给大家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慢点,我先走了,下午基地还有一个会议。”没想到,次日晚上就出了意外,这次短暂的聚会竟成了诀别,不经意的一句告别话竟成为遗言。
下午2时30分,送别仪式正式开始。老韦静静躺在白色花海中,随着悲伤的哀乐声响起,送别队伍缓缓行进,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一鞠躬道别,不时有群众无法抑制地失声痛哭。
“您救了我和我儿子,我却来不及好好谢您……”平凉路街道八埭头居民杨女士是一名外来媳,丈夫多年前去世,在杨浦举目无亲的她与儿子相依为命。去年10月,亡夫家中遇到征收,杨女士为儿子争取合法继承权益与婆家发生了矛盾。杨女士多方求助,孤立无援,直到居委会干部推荐她去找韦登义。老韦的一番话让她永生难忘:“不要害怕,我会帮你,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孩子。”经过老韦三次调解,杨女士和孩子维护了合法权益,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他走了,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欠他一声谢谢,却再没机会还了!”回忆老韦的恩情,杨女士放声悲泣。
现场播放的视频中,一组数据反映出“老娘舅”老韦多年来在平凡岗位付出的心血:从2007年起担任专职调解员以来,经他调解的民间纠纷达2000多起;其中,在矛盾频发的平凉旧改基地,他坚持“朝九晚九、双休日无休、24小时开机”工作状态,随时接受居民咨询和求助,4年来调解成功并制作各类旧改征收纠纷等人民调解协议1300多份,成功率达99%;在“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十佳标兵”评选的网络投票中,得票数在候选人中位居第一。
“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十佳标兵”荣誉成功获评,而奖杯却再也无法送达老韦的手中。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静清楚地记得,年初区委、区政府确定“旧改决战平凉西”重点工作目标后,区司法局对老韦调解工作室和老韦本人的旧改征收调解工作寄予很高的希望,老韦信心满满地向她表态,准备在平凉西这块杨浦重点征收基地上好好发挥作用。
碧血染风采,青史留英名。“老韦同志多年来奋战在平凉旧改征收第一线,始终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和个人得失,以解决社区百姓的家庭困难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为推进旧区改造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离世是我们的重大损失。”平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金刚说,今年平凉的旧改任务很艰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号召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承和发扬韦登义的精神,为“旧改决战平凉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