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及时揭穿“话题碰瓷者”的真面目
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话题碰瓷者”,已经成为网络舆论场一景。健康的网络生态中,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但在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越是如此,越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真恶假”的潮流。为公共利益着想,每个人都不应该对那些故意搅浑网络舆论的“话题碰瓷者”无动于衷,而应该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还网络一片清朗。
中青报:
让“开门立法”融入更多的民意成色
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目的都是在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那么,在立法过程中,民意的考量和吸纳,正是制定法律的价值基础,更是衡量法律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准。唯有遵循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立法才能经得起检验和评判,而公众的诉求也才能以立法的方式得到普遍的彰显。
京华时报:
以法治方式推广街区制
街区制表面上是住宅小区物理上的变化,实则是法规制度和公众心理上的嬗变。只有纳入立法议题经过广泛商讨博弈,在尊重和保障私权的基础上获得最大民意公约数,才能消除公众顾虑。从“推广”“原则上”“逐步”等措辞上看,中央作出的是一种倡导性的政策安排,只有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公私利益的良性均衡,才能最终实现国家政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