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令要结婚了!”这是样板戏《沙家浜》中的一句台词,大俗。可是,不是司令的平头百姓也要结婚呵,只须条件成熟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原本便是古老的传统。然而,在当年却有许许多多的革命戒律,弄得你婚也没法婚,嫁也无法嫁。比如说最简单的一条,结婚要开结婚证,开结婚证之前须得由厂子里开结婚证明。行,这一条便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当时法定女十八男二十的“婚姻法”已经被砸烂了,这就得按没有法律条文的上海地方法规办:档次一下子升级了,男30,女25,男女的年龄相加必须达到55周岁以上才可以开结婚证明。这一棍子下来,我和女友的年龄不到位没达标:我青春28,她芳龄26,相加的结果恰恰少了一岁!这一岁偏偏少在了男方我的头上。当时成立小家庭的先决条件缺了这一张盖有厂革委会的纸片还硬是路路不通——凭结婚证明,方可去民政部门开结婚证书,方可去商店购买五斗橱夜壶箱方桌马桶大中小一套浴盆等物事,方可去木柴商店购买打家具的木头木板方子等等。
没办法,只能脚头勤快地往厂工会办公室多跑几趟。虽然和工会打过一些交道,但那个负责此类事情的女士偏偏不熟,记得好像姓余,四十多岁。好在我这个人的脸皮有时候像砖头一般厚,搞七捻三地讲虚岁实岁啥人搞得清爽啦,连我自己有时也搞不拎清。起初,她的脸有点像“智取威虎山”中“防冷涂的蜡”,百毒不侵,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上海市革委会的规定,不好瞎来来的,违反规定要吃勿消的,会吃家什的。后来见我是“三好学生”——态度好,说话好,腔调好。不过话说回来了,我有求于她,能不“三好”“五好”吗?她终于有一回和颜悦色地问了我一句:听说你蛮会写文章的是吗?我老老实实回答说,马马虎虎吧。她立即给了我一个大白眼,说,谦虚做啥啦!我无言,只能点头。她笑了,说,那么请你帮我写几封信,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啰?我不明所以,只好胡乱点头。这一来,她就抓了我的差,转身拉开抽屉,取出一叠信往我面前一放,说这些群众来信也有一段辰光了,总没人给他们回信。
我抽出信纸,一一打开,这才知道是一些在文革之前或支内或回乡挑重担的原厂里职工寄来的诉苦求援信,说乡下条件的艰苦,说经济生活上的窘困,要求厂领导的关心和补助。大概是很久没有收到明确答复,最后的一封信开始有了一些造反派的脾气,说是再收不到回信的话,他们将杀回上海杀到厂里来造反了!
余女士向我布置了回信的几大原则:文字上一定要客气,一定要关心群众疾苦,一定要劝他们安心工作,扎根农村或三线!同时告诉他们,厂子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大灵光,但还是决定给他们每个人补助拾块钱(这可能是当年补助的极高限了,补助叁块伍块的不在少数,关键是物价低)。最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要回上海,更不能到厂里来,在当地“抓革命,促生产”,组织上会继续关心他们这些为国家挑重担同志的!
据不完全统计,1976年那时的蔬菜每斤0.02-0.03元/斤(落脚菜一分钱一堆),猪肉0.70元/斤,海水鱼0.15元/斤,四指宽的东海带鱼0.22元/斤,斤把重的野生黄鱼0.30元/斤,中籼米0.28元/公斤,标准面粉0.34元/公斤,菜油1.56元/公斤,食盐0.30元/公斤,白糖1.44元/公厅,50度土烧酒1.80元/公斤,固本肥皂0.25元/块,414毛巾0.87元/条,2号煤油0.66元/公斤,豆腐0.03元/格,臭豆腐0.10元11块,火柴0.02元/盒,阳春面0.04元/碗,公共汽车票四分、五分、七分、一角、一角伍分,公交月票6元,棒冰四分、雪糕八分,电影票0.20-0.25元、学生票0.10元,公园门票0.03到0.05元,模压底猪皮皮鞋7.65元/双,电费0.165元/度,水费0.09元/吨,小学一学期学费6元,初中高中每学期10元,大学免费……
也许是我的回信起了一定效果,也许是那补助的拾块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年头,老百姓的要求原本就不高,作孽兮兮很可怜的,总之,他们很快就来信了,十分感谢党,感谢厂领导!
余女士大为高兴,高兴之余为我开出了证明盖上了大印,说,你帮助了工会工作,决定对你照顾一下,反正只提前了不多的几个月时间——我算过了你那没到点的一岁其实就五六个月的辰光,也算不上什么大犯规……不过,你不可以对外面人讲,懂吗?
我当然懂,绝对拎得清。拿到了证明一个转身便成了“拔脚花狸猫”,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