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路1028弄是一段位于鞍山五村与公交新村之间狭长路段。在这条200米左右的街坊道路上,有餐饮、水产、棋牌、镶牙、装潢等各类门店29家,俨然一条小型商业街。但由于该道路上的门店多为无证无照经营,不规范经营现象严重,普遍存在油烟噪音扰民、车辆乱停放、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长期以来,周边居民投诉不断,四平路街道也曾多次牵头整治,但效果并不理想。
去年,根据市委1号课题文件精神及杨浦区政府统一部署,四平路街道实施了“6+2”体制改革,剥离招商职能,聚焦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四平路1028弄街坊也被列入“区级重点薄弱整治地区”。在改革效应及全区开展城市“大扫除”行动的大氛围、大背景下,街道充分整合“条块资源”,全身心投入到“补短板”综合整治工作中。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街道通过营造整治氛围、开展集中整治、进行联合约谈、实施硬件提升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该区域的环境面貌和宜居指数。
4月8日,记者来到四平路1028弄,只见小区出入口设置有智能化门禁,管控外来车辆进出;道路两侧安装有石球和护栏,防止车辆随意停放;道路中间划出“生命通道”,保障应急车辆的通行。原先因油烟、噪声扰民而长期遭到投诉的餐饮类门店如今已悉数关闭,存在赌博等不规范经营行为的棋牌室已被全面查处,跨门营业、流动设摊等市容顽疾也得到了有效治理。一系列的动作,使得该路段的整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编织“排摸网”,打出“组合拳”
四平路1028弄综合治理是一项牵涉部门多、涵盖范围广、推行阻力大的难点工作,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打好这场攻坚仗,街道专门成立了“四平路1028弄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通过主要领导抓进度,分管领导抓协调,职能科长抓业务的协同推进模式,切实发挥街道办事处在整治过程中总牵头、总负责、总协调的“三总”作用,强化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保障。
为使整治工作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街道在治理前期开展深入调研,对四平路1028弄开展实地考察,梳理出“安全隐患突出”、“交通秩序混乱”、“店招店牌不规范”、“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短板问题。街道充分整合网格中心、居委会、物业、房办、市场监管所等部门的数据资源,结合实地查验,汇总形成了涵盖房东信息、证照信息、经营业态、房屋产证等在内的“门店信息档案”,为治理工作的谋篇布局、精准施策提供信息基础。
“在以往的市容环境整治中,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现象时有发生。”街道分管市政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这样的‘死循环’,做到长效常态治理,街道此次将业态调整作为执法整治的最终目标。通过前期舆论引导、中期联合执法、后期联合约谈,打出了一套整治“组合拳”。
依托前期整合的“门店信息档案”,街道通过与房东单位进行协商,取缔无证无照,拆除违法搭建等多种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油烟扰民问题。
业态调整,亮出街坊“明信片”
四平路1028弄作为一个老式里弄,存在着沿街绿化缺失、墙面破旧等市容“短板”问题。为使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看得见”的变化,使周边居民得到“看得见”的实惠,街道对四平路1028弄开展了综合性硬件提升改造,包括划出生命通道,设置沿街石球,对绿化进行补种,对墙体立面进行粉刷,对店招店牌进行统一更新。
针对人员车辆进出无序的问题,今年1月,在街道、房办、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等多方协商下,经鞍山五村业委会同意,共同制定了《四平路1028弄车辆进出管理规定》,并安装了智能门禁。目前,该套管理机制已正式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街道将治理工作与同济大学“创生行动”相结合,将垃圾厢房、墙体转角等容易形成卫生死角的场所进行设计改造,提升了街坊品质。
据了解,目前街道正计划将四平路1028弄打造成社区服务一条街,将鞍山五村33号甲的旧厂房改建成社区睦邻中心,并积极探索在其他空置门面建设社区卫生医疗点、社区活动室、社区为老服务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