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向钱看,积财为子女;望子(女)成龙(凤)心切,期望值极高。”这两点本意都没大错,谁不希望为子女积财造福,谁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但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不是留给子女钱财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子女都能成为世间龙凤。“儿孙自有儿孙福”,关键是儿孙如何自己想造福、能造福,家庭、家长应成为子女成长和造福的培育基地,让他们具有造福的真本领,多给子女留下无形资产,这才是对子女施真爱。
第一,要教子女知对错、明是非,立身做人。随着物资生活越来越好,上一代或上二代对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倍加关爱,百般迁就、万般辛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孩的坏脾气、怪习惯很多都是后天形成的。有这么一件事:一个小孩骑儿童车在玩,另一个家长带着小孩来了,这个小孩上前要了人家的自行车来骑,骑了很久,原先那个小孩想讨回来,这个小孩就是不还,大人还对人家小孩讲不要那么小气嘛,让他的小孩再骑一会,结果原先的小孩哭了。
这件事中,这个大人没有处理好小孩间的“纠纷”,使本来可以同乐的事闹得不欢而散,也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既让人家小孩以后不敢或不肯借东西给人,也助长了自己小孩的自私及霸道。
对孩子教育要从小引导,不要因为孩子小、事情小而处置不当。特别是小孩耍脾气、说假话之时,大人决不可姑息。“小洞不补,大错吃苦”,从小知对错,逐步懂得明是非,将来才能立身处世,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第二,要教育子女学做事、愿做事,自立成人。现代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家中一应事务,父母或者祖父母都全包全揽,使孩子从小养成“饭来张嘴,觉来伸腿”的习惯。
我不赞成这种全揽全包家庭生活的做法,我对小孩也特别喜爱,但我的观点是:爱小孩是一回事,培养他们
学做事、能做事又是一回事。所以我的规矩是:小孩要学会自己穿鞋穿衣;自己玩的东西,自己整理;上学了自己的作业做完自己检查;到了八九岁,就教他们自己洗手帕,洗绿领巾红领巾,到十岁开始,就教他们煮饭烧稀饭,会炒青菜,煎荷包蛋。
这些规矩和做法我认为顶实用。孩子从小养成自己会动手的习惯,对他们今后自主生活特别有利。我不能给他们很多财富,但我培育了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也是家长对他们爱的一种方式。
第三要教育子女尊重人、关爱人,勤奋做人。尊重人关爱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接触交往的最基本要求,“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尊重关爱他人,非刻意行为,而是自觉而为。这就要求家长注意培育和关心,让孩子自小树立这种理念。首先从家庭开始,打招呼,眼睛要看好对方;要尊重别人的劳动,爱虽然无私,往往辛苦。要教育子女学会爱人,我们家小外孙5岁开始,至今连续七年参加他妈妈单位的慈善募捐,还多次带他到结对困难家庭去送温暖,让他感受到社会需要人与人的关爱;自小就对老人尊重,乐意关心别人,经常为邻居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我认为这是培养子孙阳光做人、正直处世的基础工程。
教育子女要从小勤奋,才能终身勤奋。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而在能行。自古成功在于尝试,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想法。曾国藩有名言“一勤天下无难事”。他提出人一生要“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五勤,所以他从草根出身能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学校给这些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接受艰苦严格的训练,比平民学校要辛苦得多,过着艰辛的“苦行僧”生活,才能保持其贵族地位的荣耀。所以教育子孙不仅要帮他树立切合实际的志向,最重要的是磨炼其艰苦的、勤奋的“贵族”精神。古训:“天道忌巧”“天道酬勤”应成为立身为人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