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电话求学
“人离休了,但思想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必须坚持学习,与时俱进。”赵锦燕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眼睛不行了,耳朵还没背”,患有严重眼疾的她视力几乎为零,虽然不便参加离休支部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但她总能主动积极地向所在支部的书记“电话求学”,通过电话补课的形式及时了解组织生活的内容。
离休30多年来,赵锦燕不但坚持每天收听新闻,认真学习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还热衷于党的事业,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召开前夕,赵锦燕分别拿出一万元和两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2011年7月1日,就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赵锦燕双手奉上两万元现金交给党组织,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支援党的建设。
用爱心滋润幼苗
赵锦燕生活简朴,把省下的钱一点点攒起来,用于资助贫困山区失学的孩子。她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积极响应,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知识经济时代,帮助那些渴望求学的孩子就是支持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赵锦燕一次次捐款,她的爱好比甘泉滋润着贫瘠山区幼苗的成长。
用奉献践行宗旨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赵锦燕听到报道后,在老伴的搀扶下赶往红十字会,捐款3000元,之后到杨浦区委组织部用特殊党费的名义捐款10000元,随后又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捐款。2014年8月4日,也就是云南昭通地区发生地震灾害的第二天,赵锦燕立刻委托单位将她已准备好的一万元现金转交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用于振灾。她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证明“我虽然早已离休,但是共产党员的使命还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赵锦燕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风尚。
赵锦燕用一次次特殊党费和爱心捐赠的方式来回报党和人民。从“非典”、“雪灾”、“汶川大地震”,直到2014年的云南昭通地区地震,只要国家有难,她屡屡行动在前,积极捐款捐物,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她又积极响应党中央在“十三五”期间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号召,拿出一万元现金委托单位转交扶贫办。
近十年里,赵锦燕捐款捐物达人民币十多万元。这不是普普通通的十多万元,而是一位党员老干部心系党的事业和服务人民的一份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