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到上海谋生后,眼见当时国内的电光源市场完全被外国人垄断,暗自决心“要让中国人能够用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电灯泡”。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制造出第一只国产电灯泡,因此被誉为“中国灯泡之父”。
1922年,胡西园在北福建路(今福建北路)唐家弄办起一家电灯泡工场。之后,又收购了德商亚浦耳电器厂,改名为中国亚浦耳电器厂,由此创建中国第一家民族电灯泡制造厂。“亚浦耳”国产电灯泡的问世,打破了洋灯泡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受到了来自外商的重重挑战。1929年,胡西园在杨树浦购地十余亩(今辽阳路66号),兴建了一批新式厂房,将工厂搬迁于此,产量进一步提升,日产灯泡1500只。因为质优价廉,连上海法租界范围内的路灯也从1930年7月起开始采用亚浦耳灯泡。
抗战爆发后,亚浦耳厂受到重创,胡西园将企业西迁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还在沪西开办了两家分厂,很快恢复到年产90万只灯泡的生产能力。解放前夕,胡西园婉拒了迁台要求,毅然留了下来。1956年,亚浦耳公私合营,1959年更名为亚明灯泡厂,胡西园继续任总经理。
在中国照明事业发展历程中,亚明灯泡厂创造了许多第一,如第一只高压钠灯、第一条金属卤化物灯引进生产线等,还是国内第一家研制和生产激光器件的工厂。20世纪80年代,制作了国家光度标准灯,为国内光源技术领域填补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