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家

  ■赵韩德 文

  在下的职业是造船,不过空时喜欢写写毛笔字;写得有点味道的,便自我欣赏,到作坊裱一下,回家挂起。这次写了个条幅裱立轴,约定日期到了就去取。

  裱画店在新村边缘马路边,两开间,作坊兼店面,非常宽敞,老板就是裱画师傅。

  作坊四周壁上,正倒横竖,了无规则地粘满装裱中的书画,斑斓绚丽像“微型书画展”。有稚嫩的,有老辣的。业余的多,偶尔也有名家笔墨出现——那多是买家送来装裱加配镜框。我伸颈扭脖子的一壁厢看去。有的整张宣纸只写三四个字,以示气魄;有的红花绿叶非常热闹,却稍显匠气;有故意恬淡学李叔同的;有硬作古拙的;有狂草草得不知所云的;还有的仿流行名家之字几可乱真、可拿到花鸟市场里去卖钱的。偶见上品字画,则滞留老半天。

  这天取件,老板徐徐把立轴展开,让我验收。老板手艺好,装裱雅致文气大方,很平贴,手感也厚实。在下的毛笔字经这么一来,居然神采焕然。这时从堂屋深处,慢慢过来一个人,我以为是老板家人,没多注意。他却站在了我身后,一声不响的看,全神贯注。这样认真的看鄙人书法,我有点惶恐,赶紧示意老板把立轴全部展开,让他看个够。足足十分钟,那人开口了。我注意到他大概三四十岁,清瘦黝黑,面容诚恳。

  他问:“您写的?”我说:“请指教。”

  他说:“这字写得好。用笔干净,交代很清楚。”凭这两句,我知道遇上内行了。当年我的书法启蒙老师,在授我写字方法时所强调的,基本就是这两点。

  “我是外地人,路过这里,进来看看。几年了,在上海打工谋生,平时很喜欢看写字。市级的、区级的书法展,我都去看。”他叹了一口气,“好的不多。”

  这样评价上海书法,我想此人不简单。

  “好的不多。最大问题,病笔多,不规范,沉不住气。还有,就是俗。”

  他眼光转到立轴上,我有点紧张。

  “您的字,大哥,”他看看我,“我喜欢。运笔无毛病,气息好。”

  我张张嘴,无声。

  “小弟,”他谦虚地自称小弟,因为我明显较他年长,“小弟斗胆要说的是,”估计批评来了,我心里作了准备。“您落款也没问题。但是印章,盖得草率了。”他把手指夹在落印处,“——如果这印移上去这么一点点,再稍稍往左偏一点点,就好看了,就生动了,不‘板’了,是不是?”

  我仔细一琢磨,有道理。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收好立轴,告别老板,一起出门。

  “小弟”姓瞿,山东日照人氏。于是我叫他小瞿,他称我赵工。接着我知悉,小瞿山东老家村庄里,年轻人几乎个个会书几笔,老师是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长者。小瞿专临王羲之十七帖。

  小瞿是建筑工地的民工,工棚就在附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我记忆中的控江二村小学(三)
那时的旅游
行家
清凉莫干山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行家 2016-09-24 2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