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务室

  ■余宏达 文

  医务室,是学校毕业进工作单位后随了老师傅的叫法,类似学校的卫生室,当然比卫生室大多了,人员配备和设施也更完善。

  在校时期,爱运动的学生都有经验,在操场上锻炼擦破点皮,马上会想到去卫生室涂点红药水;肌肉酸痛伤了筋,也会向卫生老师要点松节油自己擦擦……卫生老师还时不时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检查。卫生室在保障学生人身健康安全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自我保健意识的建立,进行了初步培训。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进厂医务室是在刚进厂不久,还在劳动锻炼那会儿。那时正值天寒地冻,一天上中班,被带班的老师傅派工去磨砂轮,一不小心,薄薄的工件被飞转的砂轮带入,原本反应还较快的我,因天冷手发僵,一下来不及撒手,刹那间,大拇指的手指甲让砂轮给磨去大半截,望着刚开始还白乎乎的大拇指,一会儿就血肉模糊了,脑子里反应过来,赶紧去卫生室。

  一路走,一路打听卫生室方位,方知卫生室在工厂应该叫医务室。

  走进医务室,值班医生看我左手握右手,马上迎了上来,清创、上止血粉、包扎……一阵忙碌后,开了病假单,还一再关照,刚进工厂,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不能蛮干。那夜打没打破伤风针,因相隔时间太久,不记得了。

  回车间后,戴上工作手套,也不敢对带班老师傅细说,但下班回家睡在床上后,方觉伤口上的痛,那是钻心的痛,吃了医务室医生给配的止痛片也止不住的痛,痛得睡不着觉,那夜使我第一次知道了啥叫“十指连心”。真是小说看多了,不自觉中脑海闪现《红岩》中江姐受酷刑时坚不可摧的形象,崇拜英雄的我为此咬牙忍了通宵,第二天敷衍过母亲还照样去上班。

  以后,天天跑医务室换药包扎,受伤处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结痂、脱痂,长出新肉,再看着指甲一点点从下面长出来……血的教训啊,从此知道了安全生产的必要性,“生产必须保证安全,安全为了更好生产”不是说着玩的。

  三年学徒生活一转眼就过去了,同时段进厂的青工,有个别人一本病历卡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可我的病历卡上面连第一页还没记满。人吃五谷,不可能不生病,有人不管大病小病,一有病痛就跑医务室,那时每天一上班,医务室总是人满为患,医生的就诊桌上厚厚一叠待诊病历卡。

  我不大去医务室,除了身体一直较健康,还不高兴有时有了点小毛病非要排那么长的队去就诊,更何况那会儿的医生有着一股子“赤脚医生”精神,他们制定了下车间现场服务的制度,上午10点左右、下午2~3点,医生两次下车间巡回,偶感不适,医生当场开药方、配药,一般的话,医生就诊箱内的感冒药、消炎药是常备的,伤筋膏药更是随便拿,只要你需要。重工业单位,哪能不伤筋动骨的,腰伤更是人人有,哪天腰不舒服了,贴张伤膏药,虽然知道作用不会很大,但心理上得到了治疗,总感觉贴一张比不贴要好一点。

  在我眼里,医务室不像某些人嘴里嘲讽的,只会涂涂红药水,开开感冒药……我感觉医务室的医生和护士还挺慈祥的,也挺热情,单从曾经影响过上海人生活的红眼病、甲肝大流行来看,那时的医务室里上上下下不辞辛劳,在全厂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为病人治病的付出有目共睹。有段时间,我口腔内天天甜滋滋的,吃什么东西都感觉到甜,套用北方某城市说法,“吃嘛,嘛甜”,就是喝白开水嘴巴也感觉甜甜的。询问了医务室的张医生,他也感觉很奇怪,一时确诊不了,回家翻遍医药书籍,最后诊断我这是胃的毛病,是胃寒的症状,要我多吃点暖胃的东西试试,譬如多吃点辣椒什么的。按张医生的吩咐,注意饮食习惯改变,没过多久,口腔甜味消失,精神也好多了。

  当然,医务室条件有限,不可能包治百病。如果有人患了通常所说的“大毛病”,完全可转院治疗,转院也就一张转诊单,挂号、用药不花职工一分钱,全部劳保记账支出。“生老病死有依靠”是新中国成立后区别于旧社会职工能得到的最大福利保障,有着吸引民心的强大凝聚力。医务室虽仅仅是这项政策的实施部门,但是企业有序生产、职工健康的后勤保障,作用不可小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焦点·图说
   第06版:评论
   第07版:特刊·同创共建全国文明城区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故乡杂咏(十六首)
基建科,岁月长河中的浪花
浓淡相宜
医务室
落日余晖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医务室 2017-02-14 2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