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镇位于杨浦区东北部,辖区面积9.5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78万。五角场镇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上世纪30年代“大上海计划”中的旧市政府大楼、图书馆等一批上海近代优秀历史建筑,集聚了4所高等院校、9所中小学和14家驻区部队。作为全区12个街道(镇)中唯一的一个镇,也是曾经的城乡结合部,五角场镇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在城市建设更新方面存在落差,如何补齐治理短板,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一直都是镇政府的工作目标。
直面难题,啃下“硬骨头”
自全市开展“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以来,五角场镇虬江地区被列入杨浦区第一个市级重点整治区域,在原先约1平方公里的军工路1300号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南至虬江、东至黄浦江、西至军工路、北至民星路,区域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
“虬江地区存在违法搭建多、‘三合一’群租多、安全隐患多的复杂情况,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徐庆俊说,针对清理外来群租人员的问题,镇政府制定了“三清二提升”的工作方法,即先清人、清房、清业态,再提升环境、提升业态。针对宿舍、蓝领公寓及厂房的群租问题,制定了“三独三无”治理标准,即独门进出、相对独立、单独食堂,房间内无伙房、无男女混居、无非本单位职工居住。仅用三周时间,就清退外来群租人员近2000人,关闭不符合要求的群租房620间。
为缩短拆违时间,五角场镇依托“强制代履行”的快速拆违模式,通过“鼓励自拆、主动助拆、依法强拆”的方式,在短短6个月内拆除违章建筑8万平方米。徐庆俊表示,这一做法不仅大大加快了拆违速度,更达到了“三无效果”,即无赔付、无涉访、无涉诉。
据徐庆俊介绍,从去年年初至去年9月,五角场镇在治理顽疾方面,整治污染源11处,根治消防安全隐患136处,消除生产安全隐患783处,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企业19家,关闭无证无照商户104家;在市政建设方面,更新店招店牌200余块,补种、增种绿化1000余平方米,修复破损道路6000余平方米,设置排水管道640米,人行道翻新2600余平方米。
今年,五角场镇的补短板工作主要是推进“2+1”工作,所谓“2”是指辖区内“闸殷村与黑山路”两个地区被纳入区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块;虬江、东走马塘与嫩江河被列入全区中小河道整治重点。“1”是指除“区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外,五角场镇还计划完成6万余平方米的拆违任务。
徐庆俊说:“能在9个月内完成近2平方公里范围的整治,啃下这块“硬骨头”,就是因为我们敢于碰硬,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不回避困难,同时还必须善于碰硬,发挥四敢精神,有创造性地开展治理工作。”
稳步推进,破解城中村整治“怪圈”
闸殷村地区被列为2017年区级“第三轮”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块,整个区域占地面积约140亩,总人口2922人,其中无证、违法建筑面积将近3.5万平方米,外来人口达到2800余人,外来人员占据该地区总人数的95%以上,他们大多租居在违法搭建的简易房内。
闸殷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私房散居地,房与房犬牙交错的布局,市政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闸殷村的南面是五角场商圈,西面紧邻新江湾城高档住宅区,随着周边环境和业态的提升,闸殷村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据徐庆俊介绍,闸殷村是中心城区仅存的“城中村”,曾被人称为“垃圾村”、“废品村”,可以说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由于闸殷村没有管道煤气,也没有卫生设施,区域内出现了乱拉电线、违规使用液化气、家庭食品小作坊等现象,存在众多安全隐患。每年财政都要承担垃圾清运、河道疏浚、下水管道铺设、治安技防设施安装等费用。即便是隔三差五地进行整治,但收效并不大,治标不治本,始终无法走出“整治—反复、再整治—再反复”的怪圈。
如何破解这一“怪圈”,对此,徐庆俊表示必须做到“清人、清房、再拆违”。
“在闸殷村地块整治过程中,面对的是寻常老百姓,这里的原住民大多都是农民,很多人生活困难,依靠搭建违法建筑出租牟利,最多的一户违法搭建有40多间。这样的现象,在闸殷村到处可见。清人、拆违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损失,尽管这些是不当得利,但要想取得居民的配合,难度可想而知。”徐庆俊说道。
“城中村”的管理是艰难的,但经过长期宣导,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正面的整治氛围,得到了较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截至目前,闸殷村的排摸和助拆工作已在时间节点内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与任务。3月底前,居住在违法建筑内的群租人员已被清退,与之相关联的违建违租房屋门窗已全部封堵完毕,违法经营的小作坊也已全部关停。
集中力量,打好拆违攻坚战
经过市、区两级重点整治区块工作的锤炼,五角场镇已磨炼出了一支敢于碰硬、善于碰硬的优秀团队,在良好的拆违氛围下,面对今年计划完成的6万平方米的拆违工作,全镇上下有着一股劲:根治性拆除、不折不扣、不留死角,打好拆违攻坚战。
“6万平方米的拆违工作被纳入今年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此为重心和轴心,集重兵、集强兵、集精兵、集财力,上下拧成一股绳,就没有破不了的‘局’,也没有拆不了的‘违’。”徐庆俊对拆违工作充满信心,他表示,要打好攻坚克难的“拆违”战就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宣传引领上做大声势、做强气势,形成高压态势,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神,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上下功夫。
源头管理,创造优美和谐人居水环境
五角场镇水系密集,辖区内的虬江、东走马塘、嫩江河三条河岸边共排摸出51处违法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同时河道周边环境脏乱差,毁绿、堆物现象严重,26个排污口将污水直接排放至河水中,多年来的水污染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面对大部分人认为只要将排污口封堵上,就能缓解河水黑臭的问题,徐庆俊解释道:“治理排污口,一部分在‘堵’,另一部分在‘疏’,所谓 ‘疏’就是截污纳管。同时,根治发黑发臭的河水,不仅是疏堵排污口,还涉及到河道周边水环境的治理,需要联合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所以根治黑臭河水远没有那么简单。”
为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水环境,镇政府加大对河道整治的力度,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截至3月底,8.1公里河道岸线上的51处违章建筑,共计80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予以了全部拆除,目前,正对河道两侧岸堤上的乱堆物、种菜等违法行为进行整治,打通沿岸防汛通道,还路于民。
此外,对于居民群众较关心的界泓浜的规划问题,徐庆俊回应道:“自2015年取缔了界泓浜跳蚤市场后,两年来并未出现返潮现象。河道西侧6米宽的亲水长廊及绿化带,都是规划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水更清、岸更绿,夏时可纳凉,闲时可散步,隔岸可观景的生态休闲场所。镇政府设想,可先添设一些座椅、设立健身步道广告牌,同时与区属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对接,早日把愿景变为现实,惠及两岸居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