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行街道位于杨浦区东北部,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建设发展起来的大型居住社区,辖区面积7.98平方公里,主要由民星、国和、市光、开鲁、工农、殷行等新村组成。近年来,街道围绕建设“多姿多彩、其乐融融”美丽殷行和“安居、宜居、乐居”三个家园的目标,加快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环境改观,市民满意度提升
针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殷行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机制,抓住安全隐患突出、综合治理过程中的顽疾,以不达“环境明显改观、安全隐患消除、市民满意度提升”目标绝不停歇的气魄,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殷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晖介绍说,包头路929-935号地块被列为区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点项目,街道按照“五违四必”的工作要求,坚持“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差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的原则,从“硬骨头”入手,全面消除了该地块违法行为。
包头路929-935号地块占地面积3.5亩,有违法建筑1440平方米。其中,包头路929号共有门面房19间,承租户16家,街道通过前期有序、有理、有节的谈判工作,目前该地块已完成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同时绿化带的围栏安装、绿化补种、围墙粉刷等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对于包头路935弄通道的整治,街道已完成了前期绿化带的围栏安装、绿化补种及围墙粉刷,该地块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除区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块,街道还将殷行路39号列为街道级生态环境治理地块。”张晖说,该地块占地7.1亩,违法建筑面积逾6600平方米,街道通过与区环发公司沟通,已拆除该公司4324平方米的违法建筑,之后即刻进行了土地平整。对于39号地块中仅存的上粮五库1000多平方米宿舍楼,街道也与上粮五库达成一致,于6月底完成该处拆违工作。
今年是“河长制”全面落实的一年,殷行街道将生态环境治理与河道整治工作相结合,把辖区河道周边违法建筑全部纳入重点整治范围。张晖介绍,街道目前已完成辖区内中原河、随塘河、钱家浜三条河道截污纳管工作,拆除军工路3978号、闸殷路军工路、闸殷路71弄内水务仓库共120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
攻克难题,整治23户破墙开门
市光三村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住宅小区,底楼居民沿国和路破墙开门的乱象存在已久。据统计,破墙开门涉及23户居民,这些破墙开门户擅自占用公共绿地、堆放各种杂物,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打好“五违四必”攻坚战,着力保障“创全”任务顺利推进,殷行街道联合城管等相关部门近期对市光三村开展破墙开门专项整治。针对破墙开门户多为老年人、无业人员、残疾人等特殊情况,街道联合社管办、平安办、城管中队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详细了解各户的家庭情况,并制定了“一户一方案”。
经了解,居民破墙开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出行方面,由于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导致居民出行不便。于是,街道与小区物业协商,选择合适地点设置了安全转门,并为该区域底楼居民安装了晾衣架,解决了居民出行和晾晒衣物的问题。4月底,已有3户违规业主自行封闭了被破坏的天井外墙。5月中旬,该处的封门任务全部完成。
“洼地”变“窗口”,治理工作显成效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之前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殷行街道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张晖介绍说,2004年9月,因动迁安置需要,杨浦区建设用地事务所与上海弘东水电安装公司签订协议,将军工路2844号地块作为临时过渡用地租借给上海弘东水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此后该地块处于常年失管状态。整治前,该地块有门面房7间,分别经营水产销售、小餐饮、汽车维修及废品收购,内部管理混乱,易燃品多,堆积无序;有简屋59间,平均每间面积10平方米,均对外出租,擅自改动水管、煤气管道、排污管道等现象突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015年12月,军工路2844号地块被列为区社会管理重点薄弱区域之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殷行街道对军工路2844号地块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经过15天7轮谈判,拆除该地块共1200平方米违法建筑,打赢了这场拆违闪电战。
为巩固整治成效,街道还对军工路2844号拆违后的空地进行了绿植美化,这个曾经的市容环境“洼地”,如今成为殷行的一扇美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