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杨浦启动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来,取得明显整治成果。目前,全区中小河道整治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已有多条河道重现“水清岸绿”的美景。
创新“河长制”推进治理“到点到人”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河长制”的核心,是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2016年11月,本区贯彻落实中央、上海市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由区委书记、区长任总河长,街、镇主要负责人任二级河长的组织体系,对辖区内所有河道水域实行河长制管理。
今年2月,杨浦正式印发《杨浦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对外公布全区“区-街镇二级河长体系”,明确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月6日,杨浦区第一总河长、区委书记李跃旗带队,先后视察黄浦江杨浦段、虬江河杨浦段、复兴岛运河,要求各部门、街道(镇)紧紧围绕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对照任务清单,抢抓机遇,注重水岸联动,加强联合执法,确保杨浦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3月3日,区总河长、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带队,前往松花江路双阳北路、中山北二路政修路,实地踏勘东走马塘、箱涵段疏浚工程现场,要求加强水岸联动、条块联动、市区联动、河河联动、街街联动、工作联动,落实责任和长效机制,探索常态长效管理办法。
4月28日上午,“河长制”实施后的首个军地合作项目——小吉浦河东岸滨河开放空间环境工程提升拉开序幕。小吉浦河南起逸仙路,北至南泗塘,长度6.39公里,是杨浦、宝山两区的界河。小吉浦北段东岸系部队建设地块,由解放军上海江湾老干部建房局负责建设。今年,本区在积极与宝山区联手推进小吉浦河水质改善工程同时,主动与解放军上海江湾老干部建房局对接,在市水务局指导下,实现军地融合、市区联动、携手治水,拉开小吉浦河东岸公共开放空间环境提升序幕。随着各方融合联动推进,昔日黑臭的小吉浦东岸,将新建约一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
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对照“生态文明城区、宜居城市”相关标准,杨浦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全区河道消除黑臭,为完成“2020年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劣于V类)”目标打好基础。同时,按照“清、通、亲、绿、寓”的要求,加强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河道周边环境,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
多条河道甩掉“臭河浜”帽子
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是杨浦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双十”项目中的“十大竣工”项目之一,计划当年开工、当年竣工。
杨浦区共有 18 条河道。其中杨树浦港-虬江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杨树浦港、虬江、东走马塘、钱家浜(黄浦江-新江湾城泵站段)以及箱涵段(国定路-密云路)等四条河道。工程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绿化工程、水生态治理与拦污栅改造工程等,由于多年的沉积,河道中堆积了大量的淤泥和垃圾。截至6月底,各项整治工作均已完成。其中,箱涵疏浚段共疏浚2120米;东走马塘河道疏浚累计疏浚4750米;虬江河道疏浚累计疏浚5850米;杨树浦港河道累计疏浚4460米。
杨树浦港-虬江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推进中,复旦大学校园内地下箱涵疏浚项目由于箱涵建设年代久,已使用了近30年,老化十分严重。加之黄浦江潮水日积月累的堆积、沿线泵站排污管输入及沿线居民区生活垃圾倾倒,过水断面比原先缩小了1/3,封闭的箱涵也令疏浚施工面临挑战。
为此,工程队提前半个多月在箱涵密云路、国定路两端洞口外侧各修筑了一道临时围堰,同时在密云路临时围堰外侧约200米处再修筑一条70米的围堰,两条围堰之间作为临时的淤泥堆放沉淀池。施工前,根据箱涵走向,全线每隔150-200米开设通风换气工作孔,孔口处设置安全围护设施;施工时,将箱涵内的水抽干,以水力冲挖机械和配备了防毒面具、救生衣等全套装备的清淤工人,从密云路向国定路方向,稳步推进疏浚工作。同时,施工方配足人力抢时间,分四个班组24小时不间断轮流作业,抢抓晴好天气加班加点施工,在汛期来临前顺利完成施工。
杨树浦港-虬江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施工长度17.7公里,经测算累计淤泥约有26500立方米。松花江路双阳路路口的东走马塘河道清淤工作中,施工方在疏浚前摸清河道内残留的块石、残桩、沉没的破船等障碍物基本情况,用清障抓斗船配合潜水员进行了全面清除。施工时,采用水上抓斗式挖泥船和驳运船开足马力清淤。期间,在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加强自测,不定期以吊锤式测位仪自行检测清淤情况;工程结束后,监理公司和第三方公司进行复测,对清淤情况跟踪监督。
中小河道疏浚工程完工后,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河道管理综合提升,实施泵闸引清调水、水面增设生态浮岛、栽种水生植物、曝气复氧装置等,确保标本兼治。
拆除违建改造泵站 切断污染“源头”
围绕市委、市政府“到2017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水质有效提升”目标,杨浦在规范管理大大小小排污口基础上,重点整治河道沿线79处、总面积3033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于一季度全部完成沿河违建拆除任务。
区市政水务中心对沿河93处排污口进行摸排,全面封堵违法排污口,并联合各相关街道(镇)对黑臭河道两岸各1公里范围内影响河道水质的违法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对已认定的河道“三违一堵”,做到“应拆尽拆,应管尽管”,并因河制宜建设生态护岸。
3月1日,大桥街道管理办牵头,会同大桥城管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大桥派出所、海桥保洁分公司及申新村、方子桥居委干部和志愿者等近60余人组成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小组,对街道河道整治核心区域——黄兴路西北区块杨树浦港沿岸的严家桥东端南北两侧“脏、乱、差”区域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现象,开展为期一周的联合集中综合整治,累计拆除河畔违法搭建面积约750平方米,清运垃圾40车约300吨。
定海路街道共青路435号地块紧贴复兴岛运河河岸,是“三合一”场所,被列入2017年杨浦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推进治理区域。3月16日,伴随着挖掘机作业的轰鸣声,街道对这一区域内沿复兴岛运河东侧的6幢“员工宿舍”违法搭建房屋进行了集中整治,拆除临时搭建的板房以及老旧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清退违法居住人员近百户。随后,拆违工作沿着河岸向外推动,逐步将办公楼、简易的仓储空间和作坊空间拆除,“水岸联动”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面积超万平方米的东走马塘北岸政本路至四平路沿线“脏、乱、差”区域,涉及无证建筑、违法经营、违法居住等百余户外来租客,以及快递、汽车修理等10多家企业。该地块是杨浦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区域。3月23日,五角场街道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累计拆除河道6米内无证建筑约12000平方米。
五角场镇辖区内水系密集,其中虬江、东走马塘、嫩江河均被列入杨浦区中小河道整治目标。经过排摸调查,五角场镇辖区内共计发现中小河道两岸违法建筑114处,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部分违法建筑直接搭在了防汛墙上。其中位于虬江河周边的长海医院、中原路28弄、中原路32弄等处的沿河违建,均为部队单位临时用房。五角场镇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前往第二军医大学和长海医院,就中小河道治理工作召开现场沟通协调会,并一同实地踏勘,详细了解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在相关部队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下,成立军地河道整治工作组,由镇政府和部队相关领导负责。部队单位积极清理“违建”房内人员,清退屋内物品,五角场镇政府协助拆违,共计拆除了约45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整治工作顺利完成。
在推进沿河违法建筑整治同时,区建管委加强沿河泵站的调查摸排。调查显示,在杨浦区范围内,市排水公司管辖的市政防汛泵站共26座,涉及河道7条,其中列属杨浦中小河道整治的共有东走马塘、虬江和小吉浦3条河道,及佳木斯、双阳、大武川等相关泵站10座。目前,除佳木斯泵站停运待报废外,其余9座泵站都已实施或即将实施调度优化、工程性改造以及技术改造等措施,从而实现“旱天不放江,雨天多截流”的工作目标,最终平衡好河道“水安全”和“水环境”之间的关系。
据悉,杨浦区域泵站的“不间断截流、错时错峰、慢退快进”等调度优化,已根据“一站一方案”实施,取得一定的环保成果。工程性改造项目中,国和泵站的回龙水设施改造工程已于今年5月竣工,试车放江对虬江河道造成污染的现象将从此消失;大武川雨水泵站周边绿地初雨调蓄池建设已排上计划,建成后可以大幅减轻小吉浦的污染程度。
同时,本区还通过实施泵站技术改造项目,确保重点区域管网畅通,减轻河道疏浚压力。截至目前,双阳、大武川、国顺东、嫩江4座泵站已更换了流量更大的截流泵机,提高污水截流能力,为多截流污水创造客观条件。四平、国和、五角场3座泵站则增设了泵机变频装置,提升雨季进总管的输送量。通过调整长白泵站泵前截闸门、堰门的运行方式,进一步降低截流水位,挖掘泵前截空间。此外,为国和、五角场2座泵站加装或改造了除臭装置,进一步强化泵站运行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减少河道污水排放,更科学地优化源头管理,区建管委还加快推进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改造项目。目前,大武川、国权分流制排水系统98个雨污混接点混接改造正在施工中,预计7月底基本完成;民星、二军大、嫩江、控江、营口、长白六个分流制排水系统市政雨污混接调查工作正在进行,共涉及雨水检查井1842个、污水检查井1157个,道路雨水口3663个,计划年内完成改造任务。此外,根据市政雨污混接调查结果,对相关市政雨污混接点对应单位、小区内部同步开展改造工作,单位按照全区统一时点要求限期整改,小区由房管局牵头,物业公司配合同步推进。目前,大武川、国权北排水系统涉及的46个小区调查已基本结束,正在逐步落实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