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入水三分清 ”

  余宏达 文

  “入水三分清”,是我学生时代去崇明东风农场学农时,负责带我们班男同学的童老师在劳动之余说的一句调侃话。 

  一天,在大田辛苦了老半天的我们,傍晚时分才收工,大伙儿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宿舍。累归累,懒归懒,出门在外,简单的个人卫生还是要搞的,大家照例换下满是泥土和汗水的劳动服,随后来到宿舍前不远处的一条河边洗衣,童老师也在。 

  夕阳西下,余晖渐弱;微风习习,芦苇摇曳。小河石桥边,仿佛被清澈的河水带走了刚才的疲劳,同学们此时已经有说有笑,一边洗衣,一边东拉西扯地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 

  虽然说,男同学在家时不常干家务,但在休息天洗1、2件自己换下的衬衣、汗衫之类还是有的,也知晓些洗衣的一般过程。譬如搽肥皂,洗衣皂的最大功能是去污,洗衣时在衣物上搽上些许肥皂,然后揉搓,过水后效果立刻显现,这是一道工序。嘻嘻哈哈中,同学们在河边搓啊、洗啊,享受着集体生活带来的快乐。 

  唯有童老师不按常规出牌,看似也在洗衣,却不见他往衣物上搽肥皂,只是马马虎虎、象征性地搓了几下浸过河水的衣物,再放在河水里漂一漂、撩一撩就拎起、绞干,最快完事。严格来说,童老师的这种洗衣方法是一种偷懒行为,洗衣而不搽肥皂,有违去脏、去汗渍“原则”。他的“洗衣法”被一旁眼尖的同学一清二楚地看在了眼里,那同学一阵兴奋,顾不得“师道尊严”、“师生之谊”了,当场予以曝光。童老师不愧资深语文老师,反应极快,马上就蹦出了那句“入水三分清”,引得一旁洗衣的男同学们哄“河”大笑。这就是我至今印象深刻、最初听到的“入水三分清”的出处。 

  其实,童老师会不知道如何洗衣?只是偷懒而已,偶尔偷懒,耍些小聪明是大部分男人的天性,不是说许多创造发明都由于有了点偷懒的想法,然后经过反复试验才成功的吗?偶尔偷偷懒不为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不知道的夏天
“入水三分清 ”
认字
香港维多利亚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入水三分清 ” 2017-08-12 2 2017年08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