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插柳”乃无心

  ■周维正 文

  一个老年书法班正在上课。

  “老师,我这几张习字,请您看看,指点指点。”书法班谷老师,接过学员老姬拿来的几张临写的字,有揩书,还有隶书,仔细观看后说,“不错,老姬,你这字大有前途啊。”老姬乐了,“老师,我已是古稀之年了。前途,就谈不上了。”

  老姬自幼喜欢写字,对毛笔字、美术字都感兴趣,都学着写。十多岁时,就在文化馆帮忙写黑板报,抄宣传材料。后来到电影院搞影片宣传工作,写电影海报,抄写影片内容介绍、影评文章等等,那时,每年春节都要写春联,过小年这天,早上八点就开始了,认识的,不认识的,来者不拒,有时要不停地写一个上午。

  老姬写字,完全是凭兴趣爱好,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喜欢。读书时,老师布置的习字作业都按时完成,有时还多写一两张。参加工作后,偶尔也写写帖,开始写楷书,比如苏东坡的《丰乐亭记》,后来又写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期间也写隶书。那时,他尚不知那种书体叫隶书,只觉得好看,便从报纸上剪下印刷体隶书标题作临写范本,后来又写汉隶中的《礼器碑》、《孔谦碑》、《石门颂》等,既未经过拜师学艺,更未经名师指点,坚持也不够,只是偶尔为之。所以虽写了几十年,用老姬自己的话说,是野路子,不成体统。

  花甲已过,二次退休后,在带孙子,买汰烧之余,老姬又拿起笔来写字,主要是临写《东方朔画赞》,亦是隔三岔五,断断续续,想起来了,就拿过两张旧报纸写上几十个字,懒劲上来,就放到一边去了。

  一晃几年过去,时至2016年8月,老姬到党员服务中心办事。中心的柳老师知道老姬喜欢写字,就和他说,街道将举办“荷韵”书画展览,你可以来参加。老姬此时也有些心动,但又想到自己的字属于“应用字”,与“书法”相距甚远,又没经过规矩,未成方圆,故底气不足。口头上虽然应允,但没有动手。

  一年过去,到了2017年8月,老姬到党建服务中心想找一份报纸,得悉中心正在办面对退休党员的书法班。老姬便去了,看大家都在挥毫临帖,难免心动手痒。正好柳老师也想拉他“入伙”,便拿来一副纸笔墨汁让老姬体验体验。面对挡不住的诱惑,老姬一出手即来了兴趣,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也就顺势成了书法班的学员,而且还是个好学员。每次上课他都早早来到,认真临帖,虚心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国庆快到了,街道又要举办书展。经过书法班“打磨”,老姬现在心里自信也有一些了,这次要参加了。再说,是骡子是马也要拉出来溜溜啊。老姬认认真真用隶书写了一幅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也许是标准不高的缘故,作品竞得了二等奖。在书法班,老姬最大的收获是,写字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大家在一起写,与一人在家关着门闷着头写的感觉大不一样。

  一期书法班结束了,老姬写字的兴致未减反增,认为不管怎样,字还是要写的。写什么呢,老姬心想,写楷书吧,自己在揩书方面花的功夫不少,但成效不大,单独写一个两个字、三个五个字能勉强凑合,甚至还可以自我陶醉一番。若是百字左右的一幅书法作品,而且要一笔一划一撇一捺都准确到位,太难了。老姬从不讳言,这辈子难以达到这个要求。隶书虽能够巧中藏拙,但以往涉及的帖多且杂,所以写成了四不像。他还想到年已古稀,不该再有什么奢望了。

  就在此间,老姬从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报道中听到,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年近九十还能坚持每天早上临帖不辍,旨在从古人名作中进一步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并摆放到有利于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境界。老姬觉得自己比起那位老前辈只能算个小兄弟吧,何不起步再出发呢。

  其实,几十年来所接触过的碑帖,老姬一直非常欣赏《张迁碑》的刚劲有力、方整尔雅,尤其对其中的拙味,最为喜欢,何不专攻“张迁”,就此摒弃野路子归正道。

  正巧,老姬藏书中也有一本汉隶书选字帖,里面有《张迁碑》帖,但不过只有三四页、几十个字。也好,那就先写写看吧。一遍临写下来,挂起来一看,连老姬自己都未曾料到,似乎有点感觉了,老姬相当高兴,立即骑上自行车往五角场的上海书城买了一本完整的《张迁碑》帖。随即细细品读,对古今名家关于张迁碑“结体方严高古,宽舒茂密,朴厚中含雄秀之气”的评价,有了更深的领悟;加深了对其中“燕不双飞,蚕不重臥”,用笔方起方收,又不乏些许圆笔的用笔格调、书写规律的理解。接下来便开始临摹,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每日百字左右,成了老姬每日生活中的保留节目,欲罢不能。

  常有人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既然插柳乃无心,更毋须求成荫,只愿有幸发出芽来,长出几片绿叶,足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插柳”乃无心
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稀忆昔
我的“收音机”情缘
雨中锦溪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插柳”乃无心 2019-03-16 2 2019年03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