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济师生以10:1比例复原4000年前的飞机模型
“Plus版”埃及“木鸟”成功升空
复原后的“木鸟”身披金黄色蒙皮,翼展1.44米,采用“T”型尾常规布局,升力体设计,可以在地面进行遥控。

  ■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1898年,人们在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坟墓中,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该模型材质为无花果木,重约30克,外形似鸟,故被称为“木鸟”模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这模型是飞机,而非“木鸟”。

  为一探究竟,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师生团队对这款模型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近日,他们在上海松江成功试飞。随着油门加大,“木鸟”头部的螺旋桨飞快转动起来,“嗖”的一声,4000年前的古埃及“木鸟”直冲云霄。

  团队介绍,专家之所以认为这个古埃及“木鸟”是飞机,是因为它拥有鸟类所没有的垂尾。“而且,它的垂尾上有明显的平尾脱落的痕迹。若补上平尾,‘木鸟’就很像一架小的滑翔机,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

  于是,师生们决定复原一个放大版的“木鸟”放飞试试。首先,他们在电脑上进行CAD建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了一架等比例的“木鸟”。与此同时,按照原始图纸,手工制作了一架1.5:1的轻木模型。之后,他们分别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和风洞,对其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吹风测试,并使用自制的弹射架,开展弹射滑翔试验。接着,师生们在电脑中采用切片法设计出了古埃及“木鸟”的骨架等内部结构,并在激光雕刻机上用轻木等材质加工出“木鸟”的部件。最后,经过组装,他们复制完成了一架比例为10:1的模型。

  “这项工作旨在追溯人类飞行器的起源,为现代飞机设计提供灵感和启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沈海军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创新治理 推动“三驾马车”协同前进
“文明校园”朋友圈添新丁
图片新闻
扩大“志愿服务菜单”效应
“Plus版”埃及“木鸟”成功升空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Plus版”埃及“木鸟”成功升空 2019-05-16 2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