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字为师

  ■周彭庚 文

  “爷爷,这儿能不能改一个字?”12岁的孙女看着我正在写的短文,轻声问道。“好啊。什么字?”“你看,‘妈妈瞪了正不知所措的孩子一眼’,这个‘瞪’,把妈妈写得太狠了,不是慈祥的妈妈会做的。你到今天都没‘瞪’过我吧。”这个小家伙,可真会说话,说得我心里十分舒坦。“好啊。那你看该用个什么字呢?”“我看用个‘盯’字就行,既表明了妈妈对孩子举动的态度——不赞成,又写出了妈妈对孩子一举一动的关注。”“好,改得好。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等我说完,孙女就接了上来:“‘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对吗?”边说还边踱起步,晃着身,摇起了头。“爷爷,你能不能说点儿新鲜的,不要老是说这些我听惯了的老话。”

  孙女的话让我一下子不知怎么回答了。说实话,这些名言警句,深含哲理,言简意赅,是我们宝贵的文化精华,绝不是老掉牙的陈芝麻烂谷子。但孙女如此说,一定是我“滥用”了。确实,在退休前几十年的教学中,我极为欣赏学生在作文中“引经据典”,认为凡能“旁征博引”者,定是“肚子里有货色”,不会是“腹内空空的绣花枕头”,故而都要“高看一眼”,或者评分高一点,或者在句下划上红线,以表肯定和赞赏;在指导学生作文,尤其是考试作文时,格外强调“多引用名言警句”,以博得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因为那时的老师,与我有此相同看法的是绝大多数。但孙女的话,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小家伙们更喜欢在“已知”的基础上追求新知,创造未来。颠来倒去的几句话,当然不能满足他们!与时俱进,创作出富有新意、具有时代特色和长久生命力的名言警句,也太需要了,语言是在发展中增强生命力的嘛。

  “好啊!那你能造个新句子吗?”“可以啊!”她皱着眉头想了会儿,轻声说:“钢萃于铁而硬于铁。”真想不到,孙女这句话,虽显稚嫩,但颇有新意,句式也匹配,挺有道理。“这句话不错,不过,改一个字可能更好。”“哦,说说看。”孙女手一挥,装着很老成的样子。“硬,仅是从一个角度而言,如果改成‘强’字,就突出了‘柔’‘韧’等多个特性。”“此话有一定道理,容我再斟酌斟酌。”边说边又摇起了头。这个家伙,竟在我面前摆起了架子。“爷爷曾吃了几十年的‘语文饭’,你可不要‘关公门前耍大刀’啊。”“‘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爷爷,这话可是你讲给我听的啊。”真想不到,她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我为她的善辩自禁笑起来,她也得意地笑起来。

  笑着,我不由担心起来,假如至今我仍在教学岗位上,我能胜任吗?今天的学生,不满足引用古人现成的话语,而要自己发挥,自己创作、创造,他们是在向前看,向前走;如果一味强调引用名人警句,会不会跟他们起冲突呢?孙女尚且不服我这个“老语文”,那真正的学生呢?看来,工作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字为师
红领巾奖章
沧浪亭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一字为师 2019-07-16 2 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