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今年六月召开的2019年杨浦区社会组织年度峰会上,杨浦区社会组织总部基地挂牌成立。近日,位于江浦路627号的区社会组织总部基地开幕,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设置了微创空间、公益讲堂、公益会客厅和公益咖吧、书吧等多个功能区,从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提供个性化诊断咨询等多方面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
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具体怎么做?基地内不同的功能区又分别承担什么作用?走进基地可以看到,由36个办公位组成的微创空间是最大的一间,这里是社会组织团队梦想起航的地方。“在这里,我们配备了2-3名常驻工作人员,主要解决孵化期社会组织注册地选址难、办公地租金贵等问题,降低社会组织运作成本。”该基地相关负责人吕晓乐告诉记者。
吕晓乐介绍,公益会客厅由3间功能室组成,基地将定期邀请公益专家、行业导师等,在这里为团队“问诊把脉”。公益讲堂内可容纳50-60人,将努力撬动和盘活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资源,经常性推出各类公益课程和公益沙龙活动。而在公益咖吧,除了能畅所欲言地沟通交流,每售出一杯咖啡还将捐出一元钱,投入上海公益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推动公益创新创业发展。
据悉,杨浦现有社会组织831家,其中社会团体14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87家,参与服务的领域日益增多。近年来,社会组织已逐步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杨浦在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领域,以及实现社区治理创新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今年4月,《杨浦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引导目录》发布,涉及7大类26大项87子项的服务内容,体现了“小”组织的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