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几乎家家都有烈士的江西瑞金“红军村”叶坪乡华屋自然村,村口塘边,抬头望去,时光仿佛在这里凝结——
一边,66套客家小楼,白墙黛瓦,村民广场点缀其中,新屋映衬青山绿树,一派静谧祥和。另一边,残存的7套老屋土坯泥墙,逼仄狭窄。“专门保留几间老屋,要让后人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
村运连着国运,民心系着党心。伴随新世纪脱贫攻坚,有“共和国摇篮”之称的瑞金启动精准扶贫,进行危旧土坯房改造,华屋人步入幸福新生活。80多年前,当时只有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红军。
改天换地,如今华屋处处皆“华屋”
华屋,位于赣闽交界处,山连着山。
村名叫“华屋”,数代人却住着低矮破旧、透风漏雨的土坯房。
2013年5月30日,沉寂的华屋村,随新屋地基开挖而雷动。新屋,是华屋人走向新生活的生动注脚。没多久,精准扶贫全面实施。
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一个个脱贫攻坚战逐次打响。如今的华屋,村里有了标准化卫生所,群众小病不出村;修建了两座水陂和200多米水圳,天旱灌溉不再成问题;建起286亩蔬菜、水果大棚,邀请农业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
曾经群众“想都不敢想,想也想不到”的幸福生活,在华屋一件件摸得着、看得见。
底色不改,信念之树长青
岭上葱茏,青松挺拔。华屋后山,“17棵青松”的故事催人泪下。
85年前一个夜晚,村里17个年轻后生参加红军,踏上艰险而伟大的长征征程。出发前,他们栽下17棵松树,和家人约定“见松如见人”。
这是向死而生的勇气,这是为国为民的情怀。在当年的赣南苏区,“马前托孤”“八子参军”,壮烈故事俯拾可得。当时瑞金24万人,参加红军的4.9万人,牺牲烈士中有名有姓达17166人。
今天的华屋,依然处处可见鱼水深情。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全市组建227支扶贫工作队,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
与人民始终风雨同舟,是战胜困难的保证,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传承。“正因为有这样的优良作风,老区人民才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瑞金市委书记许锐说。
新的梦想,踏上发展新征程
华屋脱贫后,记者询问百姓还有什么愿望?
“优化升级农家乐,让‘红家乐’餐馆更火爆!”“办个农民剧团,要办更多晚会!” ……
每个愿望都蕴含着美好的梦想,每个梦想都激发着大家用力奔跑。
眼下,华屋组建了乡村旅游公司,计划举办“乡村旅游节”,搞篝火晚会、民俗展览等,做大做旺乡村旅游!
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的华屋,“电商+大棚蔬菜”正成为农民新支柱产业。公路旁,一排排蔬菜水果大棚鳞次栉比,格外醒目。
像华屋一样,新变化、新气象在赣南苏区不断涌现——列入全国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创新启动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