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先锋模范 培育时代新人
“人民教育家”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杨浦举行
杨浦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向玉青作主题报告。
杨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老干部局局长、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书记卜健作主题报告。
上海市特级教师、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作主题报告。
于漪孙女、杨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黄音作主题报告。
《文汇报》教科卫报道中心主编樊丽萍作主题报告。

  说起当代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闪动着耀眼光辉。她扎根杏坛70载,写下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提出一系列教育理念,推进一整套教学改革,培育桃李无数。她坚守讲台执长卷,胸中燃烧着赤诚的火,心里装着学生和家国。她扛起教育改革的大旗,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誓把中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她就是人民教育家于漪。

  10月12日上午,“致敬先锋模范、培育时代新人”——“人民教育家”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杨浦区少年宫举行。杨浦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向玉青,杨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老干部局局长、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书记卜健,上海市特级教师、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于漪孙女、杨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黄音,《文汇报》教科卫报道中心主编樊丽萍分别作报告。一件件生动的事例,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再现了于漪老师近70年教育人生最生动的写照。

  “人民教育家”于漪:忠诚、执着、朴实的教育大师

  在于漪老师的身上,展现了人民教育家的忠诚。

  作为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于漪老师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

  她站在教改的前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995年,她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一文中明确提出:“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语文教育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执着是一以贯之的奉献拼搏。于漪老师对党的教育事业一贯执着。她有一句名言,叫做“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的公开课多达2000堂,其中近50堂公开课已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她上每一堂课是“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漪老师一直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仅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组,她就培养了三代共6位特级教师。但她总说:“我始终对于自己的教学处于不满意的状态。”因此要“竭尽全力,学做人师”。甚至她还谦虚地说:“我总是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在杨浦高级中学实验大楼的墙上,镌刻着于漪老师书写的八字箴言“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成为教师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准则。于漪老师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教师首先自己要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有真才实学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于漪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为我们所敬佩敬仰的人。

  恩师于漪: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1984年秋,我报考了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成为二师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于漪老师是我们的校长。毕业后我留校担任团委书记,有幸在于漪老师身边又度过了11个年头。

  穿校服在今天已成为共识,但在80年代中期还是一件新鲜事。当得知学校将推行准军事化管理,要求统一穿校服的时候,不少同学有抵触情绪。于漪老师知道后,笑着对我们说:“我知道你们爱漂亮,学校已经决定了,让你们参与校服的设计。”最后当我们拿到校服时,都很兴奋。当时二师学生穿校服、戴校徽结伴出行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于漪老师常在教工大会上说,“社会上是多元价值并存、多样文化并存,在教育学生方面带来的复杂性、艰巨性,是前所未有的。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能都允许;社会上流行的,学校也不一定都提倡;学校风气如果降低到社会的一般水平,那是教育的失败。” 她还经常告诫我们,“基础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根基。为人师者,当智如泉涌。为人师者,思想当永远年轻。为人师者,当为人之模范。为人师者,当善读好书。”就这样,没几年时间,二师就成了全国师范学校中的楷模。

  80年代的二师校园面积约有66亩,校园的保洁工作全部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轮值完成。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在大城市里的学生,想不通,发牢骚的同学不在少数。当时于漪校长亲自给我们做思想工作,语重心长,循循善诱,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我们要心怀感恩和使命,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修身立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责任意识、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要“滴灌生命之魂”,“生命之魂”是什么,一个是德性,一个是智性,而且就是靠平时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师者于漪:新时代教师的领路人

  1992年,我来到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做老师,于漪老师是当年二师的校长。在我印象中,于漪老师的身影常常出现在青年教师的课堂。

  那一年,学校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开展青年教师职初培养的课题研究。我和其他几名青年教师成为了研究对象。每天写日志,每周写周记,每两周接受专家录音访谈,每个月拍摄录像课……有时真想退出,但每当我想偷懒时,总有于漪老师鼓励的话语鞭策着我。“我当年都是把教案一字一句背下来的”,“我改行教语文时,根本不知道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儿。”

  六十年代,于漪老师就提出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八十年代,她撰文强调,既“教文”又“育人”。 “教文”是手段,是过程,“育人”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如果只见“文”,不见“人”,充其量只在鸡虫得失上兜圈子,很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

  “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是学生,让她的心中涌起热潮,是对教育的痴情,让她能如此昂奋地工作。无论哪个年代,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于漪老师始终“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2011年至2018年,80多岁的于漪老师连续担任了三届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手把手带教了百名中小学青年语文教师。

  于漪老师常谦虚地说自己是一块垫脚石,其实,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90岁的于漪老师还在信仰的星空下奋力前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让我们携手“奋斗再奋斗”!

  本色于漪:人淡如菊 使命如山

  我的爷爷奶奶是老师,爸爸妈妈也是老师,从小,我就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家庭教育、特别是奶奶对我影响是最深刻的,她润物无声,教会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

  奶奶曾经告诉我,教师的生涯是双重奏,一是教师要演奏好自己的人生,要奏一曲有中国特色的、美妙的、中华民族的人生曲。同时,教师还要指引学生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立民族精神之根,筑爱国主义之魂,用中国人博大的情怀、用真正的本领为中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儿时记忆里,奶奶“烧得一手好菜,写得一手好字”。每到年初二,家里挤满了来看望奶奶的学生,她都会烧一大锅汤和甜点招待大家。

  很多人知道我的奶奶是于漪后,他们经常会问我“你不怕你奶奶?”说心里话,怕,也不怕。说不怕,是因为奶奶不管我的学习成绩,“看轻”分数的奶奶却很重视对我兴趣爱好的培养。说怕,是因为奶奶对行为习惯管得很严,她总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奶奶身上有许多品格非常打动我。年轻时,她将一堂课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在本子上,然后再转换成口头语,以规范的书面语改造不规范的口头语,力求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在语言上做学生的榜样。

  奶奶常常感叹,基础教育改革的历程里,是一批批教育“同行者”陪伴着她,共同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气象。她身体力行,将中华育人之魂传承了下去,这才是我们自己的基础教育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平庸的人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奶奶用她的行动诠释了师者境界,生命与使命同行。

  楷模于漪:师者风范与师者担当

  这个“十一”,我们刚刚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文汇报》刊发过一篇报道,讲的是于漪老师坐在家里电视机前,欢欣鼓舞看国庆大典。于漪老师激动地说:“我感受到体内潜藏的力量要在新时代更好地迸发出来。……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开创未来!”

  其实,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于漪老师始终认为,培养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第一要紧之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始终坚守三尺讲坛,培育英才。

  我在很多场合见过于漪老师。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今年3月,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开播25周年那天。那天,于漪老师讲了一段往事:那是上世纪90年代,学生的课外辅导远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遍,但那时的家长们也为孩子的学业烦恼、焦虑。于是,于漪老师和上海教育电视台合作,在电视节目里教大家如何写好作文。

  作为人民教师、一校校长,作为英模人物,于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谨守初心,她始终保持带头示范、廉洁自律、严谨求实、低调谦虚,无私奉献。

  《文汇报》曾经刊发过一篇长文,作者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汝伦教授。张汝伦教授说,于漪这代人,经历了中国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强盛的历史过程,他们自身的经历使得他们深信,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反过来,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也与每一个国民自身的素质密不可分。这种深切的认识,使得于漪不同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就事论事谈教育;而能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历史眼光和人民素质的高度来看待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焦点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致敬先锋模范 培育时代新人
杨浦时报焦点04致敬先锋模范 培育时代新人 2019-10-15 2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