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日前发布,这是国内首个系统呈现地区性现代设计产业发展的指数。报告显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将现代设计产业作为特色定位的城区,杨浦区凭借长久以来的现代设计产业积淀和深厚的高校资源,在上海“设计之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以规划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集群。2018年,现代设计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区企业总数的21.4%,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521.9亿元,现代设计有望成为杨浦区首个千亿级产业。
根据《2019年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要求,自2019年5月以来,区统计局牵头会同区科委、区投促办、区商务委、区工商联等部门,依托天强公司长期在现代设计行业咨询积累的专业力量,联合组建课题组。(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课题组探索构建了一套以年度数据为基础,兼具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历经近7个月的时间,经过多轮次专家研讨、企业走访调研、问卷调研、统计研究等工作,“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面世,以充分发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品牌效应,全力打造杨浦国际设计产业集聚区。
各具特色的设计产业群落形成
杨浦区一直以来将现代设计产业作为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从最早的“知识创新区”到“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再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现代设计产业始终紧跟区域发展战略思路,成为支撑杨浦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亮点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形成了主体丰富的产业生态,产业结构从建筑设计一枝独秀迈向工业设计、工程设计、软件设计、社会经济咨询等领域多点开花,产业发展结构成熟。在空间布局上,全区形成了“西部核心区+中部提升区+东部战略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格局,包括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大连路总部集聚区、新江湾城区域、长阳路创新创业街区和滨江区域等在内的六大产业功能区凭借各自禀赋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设计产业群落。
各个产业功能区在产业布局上各有侧重。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背靠同济大学,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技术资源促进了建筑与环境设计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杨浦区,乃至上海市标志性的现代设计产业集聚地;“大创智”以五角场商圈和创智天地两大区域为核心,以设计支撑智慧商圈建设,打造商业商务新能级,形成了以软件设计、文化传媒设计等为代表的现代设计产业集群;长阳路创新创业街区注重打造良好创新创业发展氛围,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动漫设计、游戏设计、数字出版等方面成效突出,推进视觉传达设计产业发展;滨江区域则是持续发挥传统工业优势,打造若干个工业设计产业集群……
其中,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最早起源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上世纪80年代,围绕同济、复旦、上海财经大学等丰富的校区资源,设计企业和科技产业园区逐渐集聚,形成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萌芽。2007年6月,杨浦区政府与同济大学联合发布《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体规划纲要》,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办公室落户同济大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成为“设计之都”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和领头羊。
通过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强势学科、优势专业对现代设计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加快培育以城市规划建设为重点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从最初的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主逐步向产业链延伸,形成了以建筑与环境设计产业与产品设计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体,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以规划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集群。2018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核心区总产出突破400亿,实现了12.8%的高速增长;区域内企业数量达到3263家,其中,建筑与环境设计企业数量占比为45.8%,产品设计企业占比为22.4%。
除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外,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在规模上也取得了不俗成绩。数据显示,2018年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在企业数量和营业规模上均取得长足发展。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18年杨浦区现代设计企业达到6189家,占据杨浦企业总数的21.4%。规模总量方面,2018年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增加值107.4亿元,在杨浦区GDP中占比为5.8%,较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现代设计产业迈入提质增效关键期
“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组成,从产业发展的四个维度(产业环境、产业质量、产业创新、产业影响)反映“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当前所处的环境现状,全方位、系统地揭示了现代设计产业的发展轨迹。
发展指数显示,以2016年为基期(基准值为100),2017年,“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得分为108.9,2018年为120.7,实现连年增长。
从细分指标来看,2018年,四个一级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发展,其中,产业影响指标、产业创新指标分别以135.6、126.8的高分列于四项指标前两位。两项指标的快速增长表明,面对当前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刻需求,面临着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密切互动,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迈入了提质增效关键期,正在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在产业影响方面,依托杨浦区设计产业的品牌吸引力和六大设计产业群落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多的优质设计企业和资源落户杨浦。2018年,杨浦区新增设计企业1359家,区域内代表性和典型性企业融资数额提升了31.5个百分点。同时,设计企业立足自身特点,积极参与区域城市更新与建设,例如联创设计采用BIM平台参与铁狮门新江湾尚浦领世F1C16万方高层商办综合体设计;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天强公司和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提出“数字杨浦”设想,打造数字中国标杆和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标杆;哔哩哔哩在成功赴美纳斯达克上市的同时,发挥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平台优势,积极参与打造杨浦“大家微讲堂·社区政工师”项目。设计企业的活跃成功树立了杨浦区设计品牌,企业调研结果显示,八成受访企业表示看好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未来前景。
面对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冲击,不断变化的供给端与需求端,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未来杨浦设计产业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产业能级,实现融合发展。同时,加快成立设计产业平台/联盟,积极对接上海本土与国内、国际设计资源,加强品牌推广与产业链上的互联互通,为塑造和提升杨浦区现代设计产业的国际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