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社区法治专员”制度入选2019年度上海法治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培育专业力量 助力社区依法治理

  ■记者 杨晓梅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区司法局获悉,在中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上海市法治建设优秀案例征集宣传活动中,杨浦“社区法治专员”制度入选为十大优秀案例之一。近年来,区司法局聚焦问题导向,适应社区法治化建设新趋势,构建具有杨浦特色的“社区法治专员”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推进居民区依法自治,是大背景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的重要路径。但目前,社区法治服务力量不但需要增强供给,而且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熟悉协商、调解、司法、政策等诸多治理方法和经验的人才。基于这样的考量,2016年,区司法局着眼增强社区依法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实现自治、共治、法治“三治”并举,开始试点“社区法治专员”,2017年在全区范围内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推进,形成了一套具有社会化特质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目前,全区共有158名社区法治专员,其中党员90名,社区法治专员大多来自区司法局培育的“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等10余家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均为近年来顺应社区法律服务需求而成立的民办非企,成员主体为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辅之于部分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实务经验的退休法官、检察官、民警、公务员和社会工作者,专业素养高,群众工作能力强。区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区法治专员实行合同管理,合同期满后进行年度评估考核,决定次年度是否续聘。社会组织每季度对所属专员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街道意见及时调整。

  为保证社区法治专员能为社区提供精准优质服务,区司法局为每个居委会配备了1名法治专员,明确每名法治专员服务的社区不超过3个,每月至少到社区服务2次,时间不低于8小时,主要承担提供法律咨询、提出法律意见、化解涉法矛盾、指导法治实践等9项职责。同时,每个社会组织都成立了由综合性、复合型法律服务人员组成的“后援团”,一线法治专员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后援团”立即提供综合保障和集体支撑。

  此外,区司法局还在区、街道、居民区三级层面建立法治专员“微信塔群”工作平台,实现资讯线上传递,法律服务“全天候”“零距离”;为每名法治专员配备了《社区法治专员法情日志》,既顾及服务记录和台账功能,又引导法治专员开展社区法情社情研判;组织法治专员开展上岗培训和业务轮训,举办法治专员“十大优秀案例”和“十佳法情日志”征评活动,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施行至今,“社区法治专员”制度在助社区依法治理、解社区民生之忧、促社区良性互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法治专员通过列席居委会有关会议,起草、审议社区工作有关文件、决议、工作计划方案,协助解决涉法涉诉问题,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参与法治文明小区创建,保障居委会换届选举等途径,进一步增强了依法开展工作的底气和能力。

  紧扣城市精细化管理、“美丽家园”建设等重点任务,直面社区治理中遇到的环境整治、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难点、痛点、堵点,法治专员不但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而且将个案固化上升为社区管理制度机制,比如,面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法治专员主动参与制定了小区《停车管理办法》,使问题在法律框架内得到了妥善解决。

  以构建自治、共治、法治、德治的社区治理体系为目标,注重发挥政府、居委会、居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法治专员通过开设社区热点论坛、推动居民公约创制、搭建自治平台项目,引导居民自治依法依规、规范有序。

  对于“社区法治专员”制度的推广价值,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社区要实现良好自治共治,必须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项目化的运作,能有效地聚集法治资源、整合专业团队,提高基层依法治理的计划性、有效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培育专业力量 助力社区依法治理
资源实现“三共享”精准配送
杨浦社区商业不断转型升级
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培育专业力量 助力社区依法治理 2019-12-24 2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