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仪式感的理发

  ■罗光辉 文

  从黑发顽童,到两鬓染雪,六十多个春秋,我不知道理了多少次发。军营的士兵宿舍,城市的星级酒店,乡村的树荫底下,国外的街头店铺,都理过。不过,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庚子年的“龙抬头”那天,竟会以这种方式理发。

  鼠年一开始,就宅在家里,头发长得乱七八糟,没地方理。2月22日,妻子的手机里收到一条信息:“各位业主好,二月二,龙抬头是个好日子,我们请来了一位健康的理发师,24号上午九点开始在二号楼架空层免费为各位剃龙头,疫情还没结束,必须遵守规定,预约,业主群接龙。前往理发的业主务必佩戴好口罩。”妻子为我接龙报了名。17号,我喜欢的数字。

  电话来了,叫我下去理发,架空层,就是小区的棋牌室和公共活动场所。下去一看,棋牌室完全变了模样,一条大红横幅挂在上空:“二月二,龙抬头,剪出仪式感。”架空层分成三个区域:理发区、等候区、督导区。督导区出入口贴着三亚市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通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八个字非常醒目。区域内坐着两位小姑娘,负责叫号,登记,督促戴好口罩,不要扎堆,依次等候。我把手机递给小姑娘:“我理发时,麻烦帮我拍个照,留个纪念,留下这特殊的时光,留下这非常时期的记忆。”

  坐上椅子,理发师给我围上了围裙:“这儿不能水洗,我只能用梳子给您梳理梳理,没有镜子,只能凭肉眼感觉,不一定能理出平平整整的好作品;没有电吹风,只有自然风。”他还挺幽默。我说:“无所谓,只要不坑坑洼洼就行。”

  “咔嚓,咔嚓”很有节奏,窗外鸟声悦耳,小姑娘拿着手机,左一下,右一下,橫一下,竖一下,拍了不少照片。

  不一会儿,理完了。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吹椰树,哗哗作响,鸟儿的声音悦耳高亢。

  回到家,洗头,镜子前一照,噗嗤一下,我差点笑出声来,理了40多年的平头不见了,成了个半圆头,头顶还有点尖,一种别样的审美享受。

  我选了几张照片,写了一首打油诗:“二月初二青龙节,小区喜传好消息;隔空防疫剃龙头,服务中心好创意。横幅下面咔嚓嚓,又好听来又有趣;理成啥样我不管,不重发式重仪式。”发了朋友圈。一会儿,就收到好多好多赞,那些留言,各有特点。

  “当祖国母亲被病毒侵害的时候,你们小区的这种方式和母亲同呼吸,共命运,赞!”

  “重仪式感,好!暂时去不了诗和远方,就把柴米油盐过出花来。”

  “仪式感让人觉得生活是一种生活,而不是一团乱麻。”

  上海一位研究国学的乡友说:“有仪式感是有信仰的表现。”

  一位从事政工30多年的老战友说:“心若没有健康的地方,走到哪里都会缺氧。心若在,梦就在。”

  陕西的一位作家朋友告诉我:“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真正的幸福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不是惊天动地。”

  一位一直关心我、经常在朋友圈里为我点赞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则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仪式感,是让我们放大细微的小情绪,让蜷缩在岁月角落里的琐碎零屑变成烙印在特殊时期里的深刻记忆。”

  ……

  手机还在“嘀嘀”地响,我知道,还有人在点赞。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我深情地呼吸着三亚的阳光与空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春来花开
扫地
心系黄鹤搂
我不是“重点”……
使命
有仪式感的理发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有仪式感的理发 2020-03-17 2 2020年03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