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中课堂

  ■尤嬿 文

  2019年度下半学期的开学方式很特别。孩子们在疫情的影响下,以在线教育的形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很新颖也可以说很传统。

  新颖在哪里?全上海143.5万中小学生从2020年3月2日开启了“空中学习”模式。这样的受众和受众数量应该是空前的吧。虽然我们的孩子生长在大数据的时代中,网络媒体充裕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这种纯粹的居家形式的学习方式,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新鲜的。

  传统在哪里?记不清在哪一年开始,为了普及教育,就有了电视中专、电视大学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后来,慢慢的,电视教学逐步转变为了现场授课,但这种形式,应该在大多数成年人的记忆中还是残存的。只是现在,它走向了低龄化。

  开学之前,学校和社会各方积极帮助家长做了前期准备,而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作为家长还是有些忙乱的。

  拿我自己来说。作为一名小一新生的家长,我从来没有这样的奢望,我的孩子会自己安分地坐在电视机前保持着和现场教学同样饱满的精神状态。所以,伴随着全市“空中课堂”的开学,我和他爸爸轮流的全天候陪读就开始了。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能够做到全天候的陪读。我相信,更多的低年级孩子的陪读压力其实都转嫁给了祖父母一辈。我很同情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端坐在孩子身边,听一些和自己年纪不相适应的课程并且随时回答孩子不太理解的知识点。还有那些外地来沪人员的子女,又是如何解决陪读这个硬核的呢?我看见朋友圈中有家长带着孩子在办公室用iPad给孩子听课。想到,在疫情之下,孩子要和家长一同早起出门,乘坐地铁公交,在人群纷杂的办公环境中上课,顿时有些许心酸。这个时候,我感动于我和我老公所在企业的宽容和人性化管理。

  每堂课的时长只有20分钟,但是因为没有了课堂提问、朗读这些环节,这看似短短的20分钟,实质上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作为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也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学习,以便于课后对孩子的辅导。也由此我发现了小学老师的不易:对于似懂非懂的学生,不但要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还要时刻注意他们的课堂纪律。虽然居家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其他同学的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导致影响自己孩子的听课效果。但是,家里的诱惑也是不可避免的。我的儿子小猪八戒经常在上午或者下午的第三堂课走神,或者目光注视着窗外,或者看着自己的小书桌神游,或者要上厕所,或者要喝水,各种状况层出不穷。想来,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面对三十多个学生的压力应该更大吧。不过好在“空中课堂”可以看回放,真有因为开小差而错过的内容,后期还可以补课。

  课后会有各学科的讨论。这项内容的设置,我觉得很不错。它有效拉近了孩子和老师的距离。我想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会有提问环节,但估计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被老师请到。很多小朋友的盲点可能就不会立刻体现出来。通过各种app的讨论,老师可以听到每个孩子的回答,并且逐一点评,家长也能够立刻了解到自己孩子缺在哪里,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在哪里,或者自己听课过程中是不是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种形式,不但可以帮助家长提高课后的辅导水平,而且老师通过网络的逐一点评,对于答题错误的小朋友,也有效避免了课堂点评时带来的尴尬。当小猪八戒因为答题错误,或者字迹不太端正被老师指出之后,他也会态度诚恳地通过语音留言的方式向老师表明自己接受批评并积极改正的态度,从而端正后阶段的学习状态。

  这里我特别想说一说科学课。从课程表上我发现,各学校对于科学学科分为两种,分别是“自然课程”和“科学与技术”。自然课呢,又分为“科教版自然”和“远东版自然”。所以,科学课一共有三个版本。在我家,小猪八戒无论当天上的是哪个版本的科学课,都会很认真地听讲,我也支持他。虽然有时候因为教材不一样,他没有办法和电视里的老师同步。但是,科学课里传播的知识点每堂课都不一样。这种开放的教学形式,让他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面。每堂课后,他会像小老师一样提问我和他爸爸,并且在我们假装不知情的时候,欣喜地将答案告诉我们。对于没太明白的内容,他拿一本小本子认真记录下来,留着和老师私信。

  小猪八戒经常在每天课后,告诉我今天他最喜欢上的是哪一堂课,以及为什么。或者,今天的哪位老师和昨天的某位老师相比,更喜欢他们的哪一点,原因在哪。

  说多了,我就建议他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呢?以后留着看看很有意义的。他就这样开始了记日记的习惯。每天课后对各科老师进行点评,把今天学到的新鲜事物记录下来。并从一开始的一两句话,到后来的长篇大论,虽然有很多的废话和同语反复。但是每天晚上和他一起讨论今天的课程内容,纠正日记中的错别字,训练规范用语,成了有效的亲子时间。

  “空中课堂”的开设,给各个家庭带来了新的考验。然而,其中的有效性也是非常突出的。小猪八戒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明白了老师在和老师不在一个样的道理。虽说一天建不成一个罗马,但是,孩子的成长,有时候真的是在某一天就会实现的。而就“空中课堂”本身而言,会不会从此成为未来中小学教育的一种长效机制呢?我们拭目以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空中课堂
无题
春之声(组诗)
曦园
凭窗
变化的开鲁四村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空中课堂 2020-03-28 2 2020年03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