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仰而读

  ■魏鸣放 文

  窗前,是一棵栾树。

  桌上,一个电脑,贴墙小书架上,书籍两三排,很少 。

  新的家,在大城市一隅。一个人或坐,或仰,或躺。这里,不是公共图书馆,你也可将双脚搁在桌上。

  电脑屏幕28英寸,够大 。

  几份订阅的报纸,一张张,如红红的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晚上,床上,灯下,静静读报,看到疑问字句,或好奇处,在上面画了圆圈,一根根拉线拖长,便于第二天识别。读到很晚,“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第二天,在网上找到报纸电子版,在电脑上对照原文,刷黑,点击,搜索,查询。

  首先查人,不知作者,何以论文?然后,点击相关地名。屏幕上,会跳出电子地图,显出外地作者所在地,或文中提到地名方位,山川大势。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今天,再也无须正襟危坐。“左图而右书”,对文字,仰而读,躺而思。仅用一手,小动鼠标,上下翻页,一目十行。对地图,仅用鼠标上转轮,前转,显出中国和世界。后转,回到城乡阡陌。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尽在一握之中。

  一物不知,学者之耻。

  比如,某一首古诗,忘了大半,只记得一句,或半句,甚至三两个字,输入,你可将整段诗文,从茫茫大海底下打捞出来,久别而重逢,从此不再分离。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诗经,七月》。

  葽,读yāo,是古书上说的一种草。箨,读tuò,竹笋上的皮。如根据偏旁部首,查找这两个字不难,但在电脑上点击更为便捷。

  “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兕(sì)觥”,古代一种酒器。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老子·第五章》。

  橐爚,什么意思?

  点击就是。橐爚(tuó yuè),古代冶炼用的鼓风机,喻指造化,大自然,生发和化育。

  又比如,文章中夹带英语。不怕。

  在一位社会学教授的“百科”简历中,读到:American Ethnologist,The China Journal,Chinese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Critique of Anthropology.

  ehnologist什么意思?原来是民族学者、人种学者。

  下面是例句:Anthropology has always fascinated me.人类学一直令我着迷。下面是中英双语例句,一句接一句。每一句后,都有三角形发音按钮。

  这时,可将双脚伸直,冉冉举到半空,缓缓放在桌上。享受,开始了。

  戴上耳机,对照英文例句。女声温柔,男声磁性。这一种发自英美人士原声语音的“优美声音”,每每让人“着迷不已”。

  原以为,自己知道“埙”字。埙,是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又叫“陶埙”。因为知道“员”字另一读音,那是春秋战国时人物伍子胥,姓伍,名员。这个“员”字,古音为yùn,不读yuán。因此想当然,以此类推“埙”字,应该读yùn。不想,这一回仅仅因为躺着,舒服着,一个举手之劳,不!一个小小“染指”。查到了,这字既不读员yuán,也不读运yùn,而是读熏xūn。

  真是,羞煞也!

  常想,哪一种人不读白字?

  以前,在业余大学英语大专班上,一位英语副教授,相貌堂堂,嗓音洪亮,好像天生就是学者和教授之类人物。第一堂课上,他说,要学好英语,首先要学好中文,要学好中文,首先学好古文。

  说得精彩!

  课上,他喜欢引用成语,但每读到深奥些的成语,他几乎全读半边,大都是错。比如成语“面面相觑”。这个觑qù字,一再被他读成diàn。

  读文,当然要读最好的文章。

  三五个小时一晃而过。每天,都在无尽漫游中。感谢和感恩互联网,它让你躺着,仰着,卧着,分分秒秒打开全人类最大的立体图书馆,仅以“一指之禅”,“染指”了全人类的知识海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3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4版:时报周末·文苑
春风花草香
春天
致敬“逆行者”
想起淘等外品的时光
仰而读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4仰而读 2020-04-04 2 2020年04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