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念市井风情

  ■陈茂生 文

  手机铃响,点开:“爷叔,你家房子出租出售吗?”语速平缓,不露声色,一听便知是久经被拒依然信心满满拨打下一个电话的房产“老”中介,不觉心头一喜,脱口而出:“啊,你们终于上班了。”

  午时小憩,睡意欲懵,窗外飘来一阵熟悉而平缓的声音“回收……”老辰光、老腔调,犹如接头暗号——“我回来了”。一定是那个骑一辆沾满灰土的电动车、戴棒球帽的汉子,黄昏时会驮着大小旧物件蹒跚而归。

  华灯初上,门前小街传来叫卖声“便宜了,新鲜的奶油草莓;特惠价,蜜甜的砂糖橘”……店招的霓虹灯一闪闪地招揽路人,与电视播报的复工复产新闻“同频共振”,俨然是合唱交响曲的高低声部。

  按惯例,春节前几天,房屋中介、回收旧家电、水果店……渐次销声匿迹。但,最晚在“元宵节”,又将元气满满地跨进新的一年。

  孰料,庚子春节“小别”会是漫漫50多天。朋友老张是“发烧级”摄影爱好者,常背着两台颇有分量的全画幅照相机穿梭在大街小巷;那几天“逆行”到外滩、南京路、静安寺等处拍摄“无人”街头、“无客”公交、百年老店门可罗雀、网红小铺落棚谢客……在“朋友圈”感慨留言:红尘落尽处,可曾是上海?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开埠以来上海因“人多”闻名。史无前例“封城”之初,不少人为耳根清净而欣喜不已;但“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萧疏随即令人烦躁。回想以往那些不胜其扰的聒噪,如今成了一部交响乐里若干不着调的节拍敲击,却完美调节气氛;一纸文稿里的标点符号,读到此可做少许“停歇”;一幅拼图边上那一小块,虽不重要但没了就少一点。所以甫一听此起彼伏吆喝声,竟涌出“小别似新婚”的激动。

  一千年的汴京一派繁荣,北宋御前画家张择端据此创作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据说其中有1695个人物、60多匹牲畜、20多艘木船、30多栋房屋楼阁、20多辆推车乘轿。那般喧嚣,在“中华艺术宫”特设展厅,透过屏幕能看到,电脑模拟的一千年前的那般街景,皇皇八朝古都,多少亭台楼榭,惟有市井风情,引后人折腰。也听说曾有人作空无一人之“新清明上河图”,个中旷意,如今深有同感。

  电视新闻播报:随着“清零”目标日近,路上车辆密度已欲赶超“疫情”之前。过不多久,也许又会对横刺里蹿出来的快递小哥横眉相对,对横道线上络绎不绝的人流嘟囔抱怨,但心里知道,这是熟悉的城市味道,那些是一起熬过“至暗时刻”的兄弟姐妹。而在地球另一边似曾相识的一幕正在进行:一位意大利市长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潸然泪下;一个孙女拿着订婚戒指到养老院,想与爷爷分享爱情硕果,由于“封院”祖孙只能隔着窗户垂泪。作为“过来人”,默默地为共同境遇的凡人祈福。

  此时方知,城市需要“高光”点缀,更需要撩人的市井风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7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复旦)
闻归
念市井风情
致医护人员归返
静待春暖花盛开
影响我人生的一支歌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念市井风情 2020-04-11 2 2020年04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