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变优势为胜势。把杨浦的战略机遇优势、高校集聚优势、空间载体优势、双创品牌优势加速变成胜势,及时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要把职业当事业。紧盯“把事干成”的目标,在善作善成上下功夫、求作为,巩固“担当有为者有位、消极无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
本报讯 4月9日,区委季度工作会议暨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区委书记谢坚钢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薛侃部署二季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魏伟明、区政协主席邰荀、区委副书记邓小冬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
谢坚钢指出,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停步,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成效,抢抓发展呈现积极态势,干部队伍展现良好风貌。
要化危机为机遇。坚定必胜的信心,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把危机看清,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困难和风险,把握好政府过“紧日子”和企业群众过“好日子”的关系,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平衡好多元公共政策目标,加强分析评估,及早制定预案,有效应对风险。把机会找准,进一步强化辩证思维,紧紧抓住疫情带来的大调整、大变革、大洗牌中涌现的利用外资、招揽人才、壮大新产业、基建发力四个方面新机遇,努力实现逆势而进、脱颖而出。把干劲鼓足,全区上下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快而又快、实而又实,切实做到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要变优势为胜势。把杨浦的战略机遇优势、高校集聚优势、空间载体优势、双创品牌优势加速变成胜势,及时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疫情防控要大获全胜,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点”即强化集中隔离点管理,“面”即加强社会面防控;处理好“紧”和“松”的关系,“紧”即把该管住的牢牢管住,压实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松”即把该放开的果断放开,在精准防控上下更大功夫;处理好“近”和“远”的关系,“近”即严格按照中央、市委相关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明确任务,(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远”即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济发展要“争强好胜”,鼓足“杨浦一股劲”,实现逆势飞扬。“争”即国家和市级政策、重点项目、优质企业等关键要素要争;“强”即滨江、大创谷、大创智和环同济重点区域核心功能要强;“好”即包括发展环境、创新氛围和服务口碑在内的营商环境要好;“胜”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产业能级提升及消费行业快速发展要胜。城市治理要引人入胜,全面提升获得感,聚焦对解决城区功能完善最急切、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最迫切的重点难点项目,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着力增强幸福感,聚焦“老、小、旧”等民生项目抓落实,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抓突破,抓好“一网统管”建设实施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安全感,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社会稳定、生产安全和城区运行安全。
要把职业当事业。用真心,发自真心地爱岗敬业,把外在的纪律和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和主动,以忠贞信仰、无私胸怀和历史担当,守好每班岗,做好每件事。下真功,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当作对个人能力本领的一次大考,持之以恒磨本领、盘资源,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动真情,对待群众动真情,发扬群众路线,扑下身子办实事,对群众尽职尽责;对待企业动真情,用满腔诚意和精准举措让企业放心复工、安心扎根、定心发展。见真效,坚持结果导向、效果导向,紧盯“把事干成”的目标,在善作善成上下功夫、求作为,巩固“担当有为者有位、消极无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注意关心好干部,特别是关心好一线干部,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薛侃指出,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不松劲。要立足当前,着力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作为重中之重;要放眼长远,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经济运行要加力提效促复苏。要精准服务企业,促进有效投资,提振消费市场,稳定外资外贸,加强产业培育,抓好收入组织。民生保障要全力以赴保基本。要抓旧改,稳就业,办实事,兜底线,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和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城市治理要安全高效求稳定。要加快实现“一网统管”,抓实抓细安全工作,全力确保社会稳定。“十四五”规划要集思广益出成果。要把握大局大势,找准杨浦定位,用好特殊资源,抓紧抓早、谋深谋远,尽快形成阶段性成果。
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投资促进办、区委政法委、大桥街道党工委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交流发言。
■记者 张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