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起了吃食堂的往事

  ■曹振华 文

  近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住家附近的“大食堂”恢复营业了。宅在家里许久的人们,走进“食堂”挑选自己喜欢的佳肴,入座慢慢品尝。

  “大食堂”几个字,不由使我想起至今大半生里,在食堂吃饭的不少日子,想起与食堂的不解之缘。

  时光倒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加入里弄生产组行列,里弄办起了居民食堂。我母亲也在居委干部动员下进了食堂工作。

  记忆中,母亲在食堂里负责烧早饭。清晨三点起床后即去食堂淘米煮粥,还同另一位阿姨做馒头包子,大冷天里也忙得满头大汗。

  也真巧了,我那年小学读书,班主任杨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都到居民食堂搭伙吃饭。母亲对他们十分热情。有时在他们打饭打菜时,悄悄地给他们碗里加点“外快”。家中无人烧饭了,我们几个孩子就在食堂里吃。母亲为“避嫌”,在我们进食堂就餐时就避开,让其他阿姨为我们打莱打饭。

  有次我在端一碗汤时,因汤太烫,失手打翻在地,碗也打碎了。食堂阿姨又要盛一碗给我,被母亲阻止了,坚持赔钱后再重新打了一碗。

  上山下乡时期,我去农场。连队里有职工食堂,一天三顿都吃食堂。农场生活艰苦,又值文革时期,物资短缺,吃食堂的味道甜酸苦辣,五味杂陈。

  印象中,每人每月发8元饭菜票,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干重体力活,吃得多,那8元对他们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多亏,食堂里的师傅施展好厨艺,物资虽紧缺,却总能千方百计烧出令人垂涎的粉蒸肉、乳腐肉、糖醋小排等。那一块块大肉,油光光的,很肥厚,大家戏称“肥皂”。小伙干完活吃上两三块也不解馋,哪还顾得上那8元呀!此时正在“谈朋友”的女孩就会出手救援,塞上一叠菜票,含情脉脉,悄无声息,然此时无声胜有声。

  那时面条也是食堂的家常饭。有一种叫烂糊面,味道不差,面条在锅里涨成糊状,再将青菜切碎放入面中掏几下,就成烂糊面。大家也很欢喜,吃得有劲时,将面盆也用上了,打上一面盆面进宿舍共享。

  如逢那天队里通知下午早收工,食堂晚饭便提早开。大家都很高兴,知道食堂里当天晚上肯定要放电影了。

  电影预告贴在食堂门口,放映的是那个年代除样板戏以外为数不多的老电影。预告是竖写的,片名《奇袭》。有人问一位老职工放什么电影,那老职工就照竖写的片名读成“大可龙衣”,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晚饭后,已有不少职工知青自带椅子板凳坐等开映了。食堂里的大墙挂上电影白色幕布,放映的影片非常清晰。当年在“食堂影院”看了《平原游击队》、《地道战》、《铁道卫士》,还有阿尔巴尼亚片子《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广阔的地平线》等。、

  后来,我上调到一家乳品厂,进厂第一天就领到一套餐具,是一大一小搪瓷碗,上印厂名。当时,光顾厂里食堂就中午一顿,其余家里解决。刚进厂那天,到食堂里吃饭,里面几张长桌,有长凳围着。职工们围坐着桌子就餐,坐在长凳上的二人中如有一人先吃好了,欲站起离桌时,会关照还坐着在吃的那位,“坐好了,慢慢吃。”这一关照是恐他离座时,同凳上那位重心不稳,长凳会翘头而跌倒。同时也是人们就餐时礼貌文明的表示。厂里食堂就餐中的这一文明现象,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因是乳品厂,食堂师傅就用生产线上多余的牛奶揉在面粉里,做成馒头,厂里人称“牛奶馒头”。这馒头又松又软,有股浓浓的奶香味。我带回去给家人和邻居尝尝,他们都很喜欢。

  改革开放了,厂里开了对外经营门市部,食堂里做的牛奶馒头也上柜台对外供应了,倒也吸引了不少周围居民,纷纷来购买。当时牛奶供应紧俏,买上牛奶馒头也算是沾点牛奶的光了。厂里供应市场的可可牛奶,在炎热的夏天,作为含乳冷饮很受欢迎。可有时遇到天气变化,产品过剩了,也会将剩余的可可牛奶放到食堂里供应职工。大家闻讯后便拿着大搪瓷碗,有的离家近的甚至去家里拿了保温瓶和水壶,到食堂来装可可奶,那场面欢快热闹。

  每逢春节,食堂里张灯结彩,窗明几净,又成了春节联欢会的会场。职工中喜欢唱歌的就上台引吭高歌一首《渴望》;爱好沪剧的就来上一曲《金丝鸟》;摆弄乐器的就自告奋勇自拉自唱京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一段;食堂炊事班全体来个小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节目赢得掌声叫好声阵阵,食堂顿时成了职工群众文艺活动的热闹欢乐场所。

  年少时在校读书吃的是里弄居民食堂,而后去农场吃连队食堂,上调到工厂吃厂里食堂,食堂与我的青春和半辈生涯的记忆联系在一起,绵绵情结萦绕心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阳光灿烂的早晨
想起了吃食堂的往事
爷爷的老杨浦
分房始末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想起了吃食堂的往事 2020-04-25 2 2020年04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