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睦邻中心,十周岁了!近日,延吉新村街道举行了一场“庆生仪式”——2020年社区睦邻中心十周年系列活动启动,并向社区居民发出“生日派对邀请函”。
2010年1月,全市首家社区睦邻中心——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拉开了延吉睦邻之治的序幕。十年来,街道先后建成了四家睦邻中心,引进了大大小小几十家社会组织,平均每年开展活动近1000场,服务覆盖25万人次,睦邻中心成为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百姓会所”。
据介绍,近年来,沿着睦邻中心的发展轨迹,街道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文化再造、自治善治、平安宜居”的睦邻家园。聚焦群众向往,成立睦邻顾问导师团,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社区公益基金会,为社区建设发展汇聚专业力量;瞄准群众需求,建立睦邻党建片区,发动辖区单位和“两新”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精准对接、联系服务群众;紧盯群众痛点,开展住宅小区服务管理规范化运行试点工作,协调“三驾马车”破解小区服务管理难题;重视群众主体作用发挥,组建由居民参与的“顾问委员会”“居民自治理事会”,营造睦邻和善、助人为乐的“家”文化氛围,逐步形成温暖、公益、开放、善治的社区治理格局。
记者了解到,未来7个月,街道将在全社区以“睦邻之治十年路,延吉创新再起航”为主题开展睦邻中心十周年系列活动,包括专题研讨、睦邻公益季、“睦邻双十佳”等,推出睦邻延吉2030白皮书、公共空间规划、基层自治案例及路径指南等系列成果,以总结过去十年延吉睦邻中心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做法,让居民群众能够享受更为精准化、多样化的服务,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社区嘉年华”。
社区公益基金会是有效推动社区自治共治的力量之一,作为全市最早发起成立社区公益基金会的街道之一,延吉也通过社区公益基金会为社区、企事业单位、高校团队搭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桥梁。当天,同济大学城市360团队、上海爱护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这两位“新伙伴”将通过社区公益基金会参与街道睦邻中心、睦邻家园的建设发展。
今年,同济大学团队将与街道、居委会、睦邻中心合作,在敦化路居民区共同开展“济吉益堂”社区花园微更新项目,探索打造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多方合作,协同参与睦邻公共空间建设的新模式。现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郭禹辰介绍了“济吉益堂”社区花园微更新项目的两组方案,两组方案通过微信同步推送给现场观众及社区居民,由观众及居民现场选出心仪的方案。
同时,在街道的支持和推动下,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设立了睦邻“暖心”基金,用于救助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在接下来的十周年系列活动中,睦邻“暖心”基金将在共建慰问这一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街道将以该基金为载体,链接社会公益资源,发挥志愿者、文体团队作用,对社区高龄老人、医护人员及社区困难人群进行慰问。
此外,现场为荣获市级公益基地的社会组织代表授牌;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建军,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与睦邻家园建设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解读。全场活动采取线下参与+线上直播的“双通道”模式。
睦邻之路以致远,一张蓝图绘到底。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延吉将把“工作主线”抓得更牢,紧密围绕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时刻将“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摆在首位;把“睦邻品牌”擦得更亮,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在细微处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工作优势,悉心培育新品牌;把“群众参与”扣得更紧,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凝心聚力,共谋睦邻治理新路径,广泛凝聚向上向前的力量,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