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偶遇”

  ■林希 文

  家父年迈以后时常住院,我也就有很多时光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度过的。

  2019年就要过去,家父却又急诊送医直接住院了。病房里照例放着两张床,中间有帘子可以遮挡。医生、护士进进出出,日光灯往上照着天花板,半明不暗的给人一种紧张而且神秘的气氛。

  一个星期过去,家父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松了一口气的我这才留意到临床的病人。他是一位老者,插着鼻饲管,我从来没有听到他发出任何声音。照顾他的保姆说,他因为脑梗已经这样睡了六年了!

  一天,家父告诉我,临床的病人是一位作家。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不由地走到帘子的那边去看他的床头卡,当我经过他的床边时,他忽然睁开眼睛看着我,几乎是与此同时,我看到了他的名字:赵鑫珊。

  我没有看过他的书,就上网查询了一下,才知道赵老师是知名作家、教授,精通四门外语,著有46部作品。他的作品论及古今中外的哲学、艺术、建筑、文学、自然等等,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其中《人是什么》这篇文章还曾被收入高中教材。

  我一直仰慕作家,如今,命运把我带到一位知名作家面前,可是,他却已经口不能言。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然而,我觉得他看我的那一眼流露出他仍然渴望与外界的交流。我注意到他的简历中写着他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国文学语言系,就马上开始对他说德语。

  他又睁开眼睛看着我,也许,这是他久违了的一种语言?

  很早以前我读过一篇文章,说是人的大脑结构中,汉语和外语是由两个不同语言激发区域管理的。那么,或许德语可以唤醒赵老师的记忆?

  从那天开始,我抽空就跟赵老师说德语。有一天,朋友发给我一张赵老师的照片,我举着手机给他看时,他的身体很明显地动了一下。于是我从网上找到更多的赵老师的照片,一张一张翻给他看,他看了一会儿累了闭上眼睛,可是当我拿开手机,他就又睁开了眼睛。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网上有很多赵老师以前作报告的视频,就用手机举到他眼前给他看,听他当年侃侃而谈,引经据典,讲解着“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不知不觉一场报告就听完了,我仿佛就和当年众多青年学子一样在大学的礼堂里听了一场生动的演讲,不过我现在这种“听演讲”的姿势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有时,我站在病房里朗读赵老师的作品,我觉得他也在倾听。

  他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多了。有一天我刚到医院,他的保姆告诉我,赵老师开口说话了!这可是好久都没有发生的事情,他说的是“回家”。

  是的,已经2020年了,春节将近,病房里康复的病人将要出院回家了。我也很快将不再来这间病房。

  这一天,我趁主任医生带着好几个主治医生来查病房的时刻,大声地和赵老师说德语,我说:“赵老师,你快好起来,好起来当我们的德语老师,我们都跟您学德语!”这时候在场的所有的医生都看到赵老师笑了!他们都啧啧称奇,说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赵老师笑!主任医生对我说:“你快告诉他‘我们会努力给他治病!’”我赶紧用德语告诉赵老师,只见他笑得更开心了!

  我跟医生表明了我的想法,我觉得赵老师的大脑是双语体系,经常跟他说外语可以促进语言区的恢复。主任医生拉住我说:“那你要教我们说德语呀!”

  医生们离开不一会儿,我的一个学生捧着鲜花来了。她在硕士班跟我学德语,是赵老师的“粉丝”,听我说起在病房偶遇赵老师后,就执意要到医院来看望赵老师。我告诉她,今天赵老师精神很好,想说什么就对赵老师说吧!

  学生把鲜花举到赵老师面前:“赵老师,我很早以前就看过您的书……”一语未完,就见泪珠儿从赵老师眼中滚下!

  这一天,我们和赵老师说了很多。我们告诉他,虽然他现在不能说话,但他写的书已经启发许多读者的心智,作品里传递出的正能量鼓舞人们更好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眼泪再次在赵老师面颊上流淌。

  最后,学生问赵老师能不能合影,我看见赵老师微微点了点头。拍照时,赵老师努力地睁大了双眼!

  病魔禁锢了赵老师的身体,夺去了他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我相信他的思想还很活跃,还能接收信息并作出反应,说不定,他还在构思新的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偶遇”
报喜
年味悠悠
陕西龙州波浪谷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偶遇” 2020-05-23 2 2020年05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