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姚龙生在家人、乡亲们的关爱下,正在逐渐恢复记忆
流浪失忆高材生重拾“人间烟火”
图片由杨浦区救助站提供

  ■记者 周琳

  曾经的“无名氏”,如今的姚龙生;曾经的流浪汉,如今的返乡人。今年6月,在热心居民和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公安、城管的帮助下,无随身物品、无身份信息、无语言沟通的“三无”流浪人员姚龙生,不仅得到了妥善救治,找回了自己的姓名,也等到了久别的亲人,踏上返回故乡湖北黄冈的归途。

  近一个月过去了,姚龙生回到故乡后,生活得怎么样?7月15日,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康清萍、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站长居加定一行,前往湖北省黄冈市,对姚龙生的生活状况进行实地回访。

  重返故乡共享天伦

  姚龙生的家,在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小池镇,一个名叫“姚湖村”的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里。这个曾经给他童年、少年美好记忆的故土,以宽广的胸怀迎接流浪多年的游子归来。

  从上海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亲人”们,在姚湖村找到了姚龙生大哥家的两层连体小楼,门框上“家和万事兴:鸿运连年纳千祥,和顺平安迎百福”的新春对联十分醒目。身着崭新T恤、戴着黑边眼镜的姚龙生踱步而出。

  “这是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全体员工的一份心意,请您收下!”居加定为姚龙生带去衣物、床上用品、牛奶等慰问品和药品,并送上杨浦区救助管理站47名工作人员捐助的7290元爱心款,帮助他解决燃眉之急。

  感谢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坚持不懈地救助,姚龙生全家献上早已准备好的“大爱无疆善德永存,扶危救困情暖人间”锦旗,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我们现在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助,全家人可能还会再找他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谈到姚龙生接受救助和返乡的不易,他的母亲和大嫂几度激动落泪,真诚感谢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姚龙生的两位哥哥常年在外打工,现在他和母亲、大嫂一起居住,家里还有两名正在读书的侄孙。据大嫂介绍,姚龙生回乡后精神状况比较稳定,平日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会主动帮侄孙辅导功课。邻居们来家里串门,他也会有说有笑地交谈,街坊邻里都很喜欢他。

  从一人独自外出打拼,到失忆离家十几年,回归家庭的姚龙生,在家人、乡亲们的关爱下,正在逐渐恢复记忆中享受天伦之乐。

  两地合作接力救助

  历经磨难后,姚龙生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结束了流浪漂泊生涯,终圆返乡梦。但人生之路漫长,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姚龙生和他的家人:户口亟待解决、多年健康隐患、缺乏生活来源、如何融入社会等,每一项难题都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

  对于流浪回归的游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滨江新区等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伸出援手,想方设法给予接力救助。姚龙生返乡后,当地民政部门帮他申请了每月500余元的城乡医疗保险,其它各项难题也在持续推进解决中。

  7月15日,回访团抵达小池镇,当地政府部门热情接待,“关于姚龙生事件的后续跟进”的专题座谈会,在第一时间举行。

  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湖北、黄冈、黄梅、小池等各级政府部门,对姚龙生一家的生活非常关注,后续将根据座谈会上商谈的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站长居加定告诉记者,此次前往湖北实地回访,既是贯彻民政部《关于加强和改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也是结合上海市“五个人人”为民爱民服务理念,加强跨区域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流浪失忆高材生重拾“人间烟火”
公益广告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流浪失忆高材生重拾“人间烟火” 2020-07-21 2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