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加梯“成绩单”出炉

  老房“加梯”不易。从民间发起、政府制定政策、缩短审批流程,到居民主动参与自治、引入第三方服务,上海坚持不懈探索,至今走过十数年。那么,杨浦的成绩如何呢?

  7月17日下午,《老房装电梯 品质好“升”活》大型媒体行动杨浦专场走进五角场街道,邀请各方代表交流“加梯”心路历程,分享成功经验。

  为上千户居民圆“电梯梦”

  杨浦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最“老”的区之一,老龄人口比例高,老旧住宅多,有近500个售后公房小区,其中不少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住宅,且没有配备电梯。如何加速推进“加梯”工作?近年来,杨浦区通过多部门联动配合,街道社区创新治理,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为上千户居民圆了“电梯梦”。

  一部电梯,承载着诸多“悬空老人”的热切期盼,但如何把念想变成现实,许多人心里仍是一头雾水。在五角场街道,有这样一张电梯“加装地图”,居民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标识,了解自己所居住的住宅楼是否符合加梯条件。

  五角场街道社区自治办负责人赵颖星现场分享了这张地图的由来,“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居民最关心的是‘我家能不能装’和‘怎么样装’两个问题。”于是街道聘请了专业的团队对辖区131个小区进行现场勘测,一幢一幢楼进行排摸,根据加装电梯的不同条件用各种颜色进行标注,做成服务地图。“居民们按照分类标识、流程图示可以按图索骥,查询是否符合加装电梯的基本条件,加装电梯到底有哪些步骤和程序,老百姓一看就能懂。”

  给予居民专业指导和帮助

  然而,这些专业问题反而不是最难的。赵颖星坦言,大多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之所以难上加难,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业主意见没办法统一。

  因为邻里无法达成共识导致加梯进度停滞不前,居民孙家骥就遇到过这样的难题。据孙老伯介绍,自己所居住的住宅一梯十户,俗称“筒子楼”,六层楼总共有60户人家,要让这么多邻居统一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五角场街道培育孵化的杨浦区第一家加装电梯民办非企业——房家美加装电梯服务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服务中心在加装电梯方面给予居民专业指导和帮助,协助孙老伯所在的楼栋解决了业主意见难统一的问题。

  “我们会在社区设摊宣传、开宣讲会,甚至上门普及加梯信息;在选择供应商时,安排居民参观电梯厂家,提供更多的专业帮助。相比居委会干部,我们更专业。”房家美加装电梯服务中心理事长程乡介绍,目前中心已经深入杨浦多个街道开展服务,“通过居委会搭平台,居民意见领袖牵头,大家共商共治,我们再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加梯更有成效。”

  据了解,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政策出台以来,杨浦加装电梯工作按照“能加、愿加则尽加、快加”目标推进。从2014年开始,在区内试点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016年7月,第一个项目东银茗苑1号正式通过验收,交付使用。目前已通过居民征询数量62台,涉及10个街道1095户居民,其中25台电梯已竣工,8台正在施工,余下的29台正在办理建设程序相关手续。

  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各街道将分批开展小区前期查勘和可行性评估,形成各个小区加装电梯地图,拟定试点小区,推进整体化、规模化加装,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对项目推进提供技术、政策指导,协调项目推进,并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记者 张蓓 朱良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杨浦加梯“成绩单”出炉
杨浦时报焦点07杨浦加梯“成绩单”出炉 2020-07-21 2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