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殷行的社区“大食堂”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厨级”的助餐服务。而在互联宝地园区,年轻的白领一族不出园区即可吃到美味健康的“放心早餐”。
“麻烦给我来一个老上海油条煎饼果子,多加一点酱”“豆花1份、粢饭糕1块,再来根油条”……8月7日,一家名为“逸刻”的便利店内开起了“早餐食堂”,推出百余种餐品,煎饼、油条等上海传统早点深受白领青睐。一旁的餐台上,蛋挞、烤肠、春卷等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保温箱内;现制现售的馄饨、水饺、车仔面人气同样很高。“还是喜欢吃这些,是熟悉的老味道,价格也实惠。现点现做,吃得放心。”白领小陈说。
记者注意到,该店还提供咖啡、西点等,兼顾了西式口味的爱好者。此外,水果、饮品、花卉等也融入其中,一日三餐乃至下午茶均可在此解决。
“园区内互联网企业比较多,员工大多数是年轻人,对他们而言,解决每天的‘早餐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同时,这家便利店把很多品类整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园区租户提高生活的便利性。我们园区也十分欢迎新品类的商家入驻。”上海宝地不动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盛郁旻告诉记者。
这样一家时尚、便民的“早餐食堂”自然离不开智能科技的支持。店内的一排智能取餐柜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取餐柜采用“网订柜取”模式,由阿里提供技术支撑。“上班高峰常常会出现排队买早餐的情况,这台智能取餐柜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逸刻工作人员邹伟告诉记者,上班族可以在地铁上,或是刚走进园区时打开支付宝,在“逸刻”小程序选择就近门店,一键下单就可到店直接扫码取餐,这样就省去了排队等待的时间。“也希望顾客尽量在15分钟内取走自己的餐品,提高柜子的利用率,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服务。”邹伟说。
据悉,未来,“早餐门店+流动餐车+自提柜”的新零售早餐模式,将陆续出现在杨浦区创智天地、浦悦荟、荆州路等地,批量化落地复制,为杨浦乃至上海市民“早餐餐桌”添彩,通过引领品质生活方式,打造成为上海早餐特色文化的金字招牌。
相关链接
据媒体报道,上海“早餐工程”升级版已经在酝酿中。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上海已明确“便利店+早餐服务”“新零售+早餐服务”“流动餐车+早餐服务”“互联网平台+早餐服务”为“早餐工程”四大新场景。
市商务委介绍,总体目标是优化完善以连锁早餐网点为主体,特色单店、流动餐车、外卖平台配送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早餐供应体系,不断提升早餐满意度。
上海人均便利店数量在全国数一数二,遍及居民社区、大型居住社区、商务办公区、产业园区、医院学校周边区域、公交地铁站点。2011年,上海成为全国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城市。自去年起,上海启动连锁便利早餐示范点的创建,首批50个示范点名单于去年年底公布。市商务委透露,更多便利店目前在争创今年的连锁便利早餐示范点,预计将于10月中旬集中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