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日,见到高温黄色预警短信,我忽然就想起老房子的水井来。
老房子在本市原卢湾区丽园路上的老弄堂仁记里,现在当地早已拆迁建成新工房了。新工房什么都好,唯一令人感觉遗憾的是没有水井;现在的城市新村里弄,几乎看不见水井,我总觉得这是个欠缺。
井啊,越是在记忆里越感觉富有诗意,多么具有乡愁意味的一物。弄堂里那口井就在我家老房子门前。有个水泥铺成的方形井台,圆口井就处在井台的中央,井水冒着氤氲冷气,探头看井,水波幽深,冬暖夏凉,炎炎夏日里真是消暑的好东西呢。
我记得五十年前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大热天,往往也是放暑假的日子,就喜欢赤膊、一条平脚短裤、双脚穿着木拖板亲近井水,水是那么清冽凉爽,含着甘甜,而且不需要花一分钱,只要你肯花力气汲取它就可以冲洗受用了。
通常,早上和整个上午的井台是阿姨妈妈的地盘,她们洗菜汰衣、刷锅清盆,顺便与邻居聊家常,议论弄堂里的新闻。孩子们则在家做暑假作业,午睡或是外出玩耍捉知了以后,大约三点钟光景,弄堂里男小孩陆续来井边戏水。正经的还要先完成姆妈的吩咐,用吊起来的井水拖地板,清洁家里的地面。完了,再在井台上用铅桶将井水劈头盖脸地冲澡,那个阴凉刺激,真叫爽啊!这样的情景几乎每次都会招来上了年纪的邻居奶奶阿婆焦急的呼喊:“不能这样啊,孩子,会发病的呀!”嘻嘻嘻,那时真是无忧无虑、无知无畏的懵懂少年。
很快黄昏来临,井水赛过冰水,变得更吃香起来。隔壁3号鹏程家要用它浸光明牌啤酒,我家要浸西瓜,对门5号其盛家要浸黄金瓜,6号里的小脚奶奶喜欢喝被井水激冷的绿豆粥,7号小国庆的爸爸喜欢在弄堂里自斟自饮喝高粱,常以井水冷却过的白糖番茄或者黄瓜以及糟毛豆之类佐餐,还有其他晚饭吃得早的人家,先用井水去冲凉一块平地,赶走暑气,然后用铺板搭张眠床准备晚上纳凉。这时,如果你再用吊桶去吊井水就显得有些犯难,井水少了。
待到第二天早上,井水又恢复了原来的高度。日复一日,燠热的夏天就这样在井水的滋润下爽利地过去了……
在还没有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的年代,老房子的水井为我们弄堂的老少居民提供了防暑降温的便利。那井水,随时序节气而自然调节温度,长幼各饮,虽不能说祛疟痢百病,但我绝对相信可以固元气添活力。时光荏苒,如今半个世纪已过,盛夏季节回想起那口井以及井里的水,我依然有种晶晶亮透心凉的舒爽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