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同时,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来自杨浦区的周灵、李国文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卖菜书记”周灵:全方位帮扶,让道真蔬菜“飞”出大山
“卖菜书记”周灵,是上海市第二批援黔干部,2016年7月,周灵从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任上挂职道真自治县委副书记,援建道真、湄潭、正安联络小组组长,并任道真县三桥战区脱贫攻坚大决战指挥部指挥长。
大胆改革:走终端市场才是出路
2017年5月,周灵大胆改革阳溪镇利民蔬菜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合作社作为阳溪社区居委会下属股份制合作企业,由社区集体控股,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特惠贷”入股分红。合作社生产经营利润5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集体经济提留,剩余三成对半开,分别用于市场化运作和再生产投入。这种模式把收益精准分配到了贫困户手上,不久就在好几个镇推广开来。
周灵发现,道真蔬菜要“飞”出大山,走终端市场才是出路。“永辉超市”成了他的首选目标。经过多次登门拜访、真情感化,永辉超市表示先给2000万元的供货额度试一下。
2017年5月15日,载着3.5吨道真花椰菜的第一车菜,由阳溪镇利民专业合作社向重庆永辉超市发出。9月6日,满载22.7吨道真菜、遵义历史上直接发往上海的第一车菜,也驶上了征程。
狠下工夫:从田间到超市实现一条龙运营
道真蔬菜如何打入中高端市场?周灵联系了上海农科院,在道真试种沪绿96号西兰花、培育宝塔花菜、黄秋葵、沪茄5号等高端蔬菜品种,并运用对口帮扶资金为当地买断了2个品种的种植销售权。
同时,周灵着力在产品品牌化、流通标准化、分工精细化、人才专业化上下功夫:建立“干净菜”的追溯系统,将幼苗种植、病虫害管理、采收情况等田间管理及产品包装过程都详细呈现在消费者眼前。在流通环节,周灵邀请上海知名企业为道真果蔬设计商标;从分拣、包装、预冷、装车等一系列环节均严格遵循标准。
面对县内技术指导不足的问题,周灵邀请上海农科院农业专家,在河口镇建立了上海农科院试种基地,建立微信群,随时在群内进行指导和讨论;同时,他带着菜农走进上海农科院、上农批、西郊国际、重庆永辉超市考察学习,不断提升种植、流通专业化水平,从田间到超市实现一条龙运营。
硕果累累:培育“1+14+83”产业发展主体
2018年以来,道真种植蔬菜14万亩,建成7条产业示范带,带动种植人数34729人,贫困人口7460人。销售蔬菜91896.95吨,销售金额11707.29万元,人均增收3532.92元。
周灵提出了培育“1+14+83”产业发展主体,即县级层面成立1个国有公司牵头抓总;14个乡镇成立分公司组织销售;83个村培育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专心种菜。通过利润分红、土地出租、务工收入、自产统销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并实现了集体经济积累。同时,他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牵头爱心组织和个人开展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26次,捐赠资金物资1600余万元。
▶“产业县长”李国文:紧抓“一荤一素一杯茶”特色扶贫产业
2018年8月,李国文作为上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选派干部,挂职任遵义地区唯一的深度贫困县正安县委常委、副县长。
他积极吸引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和山地农业,紧抓“一荤一素一杯茶”即林下鸡、黄花菜和茶叶特色扶贫产业,并对接上海消费扶贫大市场,既鼓了贫困户的“钱袋子”,又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实现了对口帮扶的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被称为“大上海来的产业县长”。
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品牌“半亩鸡”
李国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并且从上海引入家禽龙头企业落户运营,把当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他注重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创新采用“上海龙头企业+本地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固定分红、务工和订单养殖等形式,带动了500余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针对销售难的产业扶贫痛点,取得了贵州省第一张活禽进沪备案,精心打造生态品牌“半亩鸡”,充分利用上海大市场、大流通优势和消费升级的需要,全部面向上海市场销售,目前已销售36万羽。
林下鸡已由单纯养鸡发展成为集孵化、育雏、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林下鸡产业扶贫项目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作为2020年“新春走基层”典型案例予以了报道和肯定。
积极对接:将黄花菜纳入上海的“菜篮子”
紧紧围绕困扰当地黄花菜产业的瓶颈问题和关键环节,李国文积极引进上海销售企业和本地企业开展合作,以保底收购为主要模式,带动合作社和贫困户广泛参与,通过烘干加工、分拣包装,实现了黄花菜产业由一产到二产的跨越;以进入上海市场的“门槛”为标准要求,推动市场主体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实现了黄花菜由农副产品向商品的转变。
李国文还积极对接上海销售渠道,把黄花菜纳入上海消费扶贫的“菜篮子”;挖掘正安黄花菜的产品特征,以“富钾高原黄花菜”为主要卖点,在上海市场中打出了差异化竞争牌。
助推转型:复旦教授创业团队落户正安
为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在李国文的推动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创业团队落户正安,他们的“电解包闷黄茶”拥有多项知识产权专利。
上海团队和大堡村合作社进行了股权合作,以“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利益分配模式,对荒废10余年的大堡村茶园进行了全面开发利用,加工开发具有储存价值的老白茶和黄茶,让千亩荒山重新焕发了生机,打造出了“正安金锭”黄茶新品牌,带动全村1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本版文图由区合作交流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