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信慧 文/摄
梁阿姨在沪上某知名大学担任行政工作。几年前,步入更年期的她,因为工作压力大,出现了睡眠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由于工作电话太多,发展到后来,梁阿姨只要一听到电话铃声就会心惊肉跳,随即出现腹泻。于是,她来到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门诊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梁阿姨开始进行呼吸放松训练,配合药物治疗,改善焦虑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的睡眠质量逐渐得到了改善,听到电话铃声就腹泻的情况也逐步消失。
《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究竟哪些症状属于失眠?如果经常性失眠,该怎么办?近日,区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门诊的专家们走进定海路社区,带来一场睡眠科普讲座。活动现场,生动的案例讲解和入睡小技巧分享,受到居民欢迎。
为什么越想睡越睡不着?
“我每晚入睡都很困难,睡不安稳,还经常做噩梦怎么办?”“为什么有时越想尽快入睡越睡不着?”“为什么我睡了很久还感到困?”针对这些常见的睡眠问题,医生们一一进行了解答。
“大家对睡眠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认为一定要睡得多,要按时入睡,定时醒来,这样才是好睡眠。”区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杜宇锋说,有的人自我要求较高,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对睡眠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划。其实,这在无形中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心理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往往睡眠质量会比较高。”
要为睡眠扫除“障碍”
“环境要安静整洁,光线要适宜。在睡前要清空自己的大脑。”杜宇锋分享了一个心理学小技巧:“拿一本日记本,把今天没有完成的、有心理负担的事情,记在本子上,写完后,把日记本放在盒子里,锁好。然后对自己说,今天的烦心事先锁在盒子里,接下去安然入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再处理。这样对我们的心理调节会有帮助。”
此外,杜宇锋提醒,良好的睡眠要扫清“障碍”。睡前两小时不要进食,睡前一小时要避免刷剧、玩手机,远离电子产品。“睡前一小时,可以看看书报,听一些轻音乐,如果天气好的话,到室外散步半小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大脑补充一些‘养分’,这些对睡眠都有好处。”
VR技术为睡眠障碍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睡眠障碍并非老年人的“专属”。区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门诊开设3年来,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不少。其中,以初、高中生和“996打工人”居多。
中心睡眠障碍门诊主治医师郑琰婷解释,睡眠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但每个年龄层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焦虑、抑郁、躁狂等。“睡眠问题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更重要的是及时寻求帮助,找出失眠的原因。”
近年来,VR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中心最新引进的虚拟现实心理健康训练系统上,患者带上头盔,选择相应场景,即可开展各项心理训练,其中就包括睡眠的放松治疗。
据了解,目前睡眠障碍门诊开诊时间为每周一、三、四下午和每周五全天,设有心理治疗、催眠治疗、脑电治疗、电子反馈治疗等,为不同情况的患者提供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