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申佳琦
本报讯 “前几天,我搭车出门,在路边招手了好久,都没有出租车经过。听说,今天在这里有个智能手机教学课程,我就立马赶来了,想学习一下如何使用网约车。”70岁的潘阿姨日前特意推掉了下午与“小姐妹”的约会,来到定海路街道第四睦邻中心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
在定海路街道第四睦邻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们成为了爷爷奶奶们的小老师,重点针对微信聊天、预约挂号、健康扫码、手机支付、网约车出行等日常生活场景,面向“银发一族”开展智能手机运用培训。
今年大二的刘子怡,是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一名学生,也是本次志愿活动的负责人。
“老年人不该被数字生活‘边缘化’,更数码、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老年群体不断扩大也是事实。我们想通过这样的课程,让爷爷奶奶们学会运用手机,从而方便生活。”刘子怡说。
72岁的陆阿姨来到智能手机学习小课堂,主要是为了学习微信如何添加好友。“我是一名独居老人,有时候想要问问孩子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总是担心耽误他们的工作。这群大学生很耐心、很有礼貌,我们老人就是他们的学生,学习到很多自己不会的手机小技巧。”陆阿姨说。
认真的孙阿姨在听课之余,还拿起了自己的学习记录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把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翻页复习。”在大学生“老师”的指导下,孙阿姨的学习记录本最终升级成了手机上的学习备忘录,孙阿姨直称“科技改变生活”。
当天的课程,共迎来了20多位“银发一族”。面对爷爷奶奶们关于手机运用的“小问题”,大学生们认真仔细地向老人们介绍相应功能,并在课程讲解中向老人们传授电信诈骗等相关知识,在教会“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防诈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