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信慧
今年年初,中国科协发布《“科创中国”2021-2023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发现并培育万名专兼职技术经理人”的目标。“科创中国技术交易券商培育与赋能计划”正是落实“科创中国”行动计划,培养科技经济融合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
“我们的创新一定要和产业结合起来。”在“科创中国·技术交易券商培育与赋能计划”全国巡回培训研讨班(长三角·上海站)上,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马忠法指出,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技术转移。
5月18、19日,“科创中国·技术交易券商培育与赋能计划”全国巡回培训研讨班(长三角·上海站)在上海举行。
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
据了解,“科创中国·技术交易券商培育与赋能计划”于2020年底正式推出,并于北京举办首站。该计划是推进“科创中国”品牌建设的创新举措,是以培育专业人才赋能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发展的有力支撑,旨在以人才培养和促进交流为抓手,瞄准试点城市重点产业和培育产业,通过推广、培育一批技术交易券商,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分享技术交易服务新经验、新案例,以上海技术交易所服务资源为依托实现技术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高效对接,进一步将科技与经济高度融合发展做实做强,提升“科创中国”品牌内涵。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课上,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马忠法,上海技术转移学院副院长陈荔,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创新政策研究室主任常静等6位讲师为学员授课。“高校有很多前沿的科研成果,但这些技术与企业的需求往往不匹配。”培训班学员、安徽英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说,这是在给一些企业做对接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学到更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与同行们开展更多交流,加强对接。”区别于首站北京班,本次研讨班更注重能力素质与交易案例解析,课程包括“新时代、新创新、新技转”——科技创新与转化发展趋势、科创中国与技术券商培育、技术经理人基本素质与职业能力解析等。60余名来自长三角科协体系、学会、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学员参加。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技经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协联合江苏省科协、浙江省科协、安徽省科协共同主办,上海市杨浦区科协、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技术转移学院、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未来,培育与赋能计划将重点对接试点城市及周边城市群,根据区域技术交易人才培养需要,设计并开发适应课程。同时探索面向学会,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特点的特色课程体系,进一步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培养输送优质人才。
组建“技术券商”服务群,形成“科创中国”杨浦经验
作为获批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试点城区,近年来,杨浦积极围绕建机制、搭平台、汇资源,努力探索形成“科创中国”杨浦经验。加强顶层方案设计,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设立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联动长三角“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组建“科创中国”区域创新组织,加强与科技服务团深度合作,签订共建“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合作协议,初步形成国家级学会服务杨浦产业发展、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上海技术交易所平台及资源优势,助推“科创中国”平台与其资源互通、共享,嫁接中国标准化协会,推动双方共同开展技术交易领域通用标准合作,积极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分别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共建信息工程与应用、智能设计、海洋技术领域技术券商平台。
据介绍,下一步,杨浦和上海技术交易所将继续推进技术券商“样板间”建设,围绕成果端形成技术交易全链条式服务,梳理形成技术券商标准服务产品包;依托国家级、市级学会专家资源,共建成果评估专家库,组建技术券商专家顾问团;推进与中国标准化协会的合作,共建技术券商平台管理体系。
同时,双方计划在5年内,每年打造2-3个产业细分领域技术券商,并尝试建立以服务“技术券商”为己任的平台运作公司;到2024年,组建一批面向特色产业、聚焦成果转移转化的“技术券商”服务群,引导高质量科技项目进场交易,共同推进技术交易服务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