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海医院脑卒中防治模式,入选“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从118分钟到20分钟是如何实现的?

  ■记者 毛信慧

  去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的刘建民教授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旨在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先溶栓再取栓和直接取栓的疗效。结果发现,对于因大血管闭塞而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与在4.5小时内先静脉溶栓再取栓的患者相比,直接进行腔内取栓的患者在功能预后方面并不比前者逊色。

  这项研究成果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省去静脉溶栓的步骤,整个救治环节就能得到简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望进一步加快救治速度,“用这种方法预计能节省5到10分钟的救治时间。而争分夺秒的脑卒中救治中,每节省10到15分钟,患者良好临床预后的概率,就能提升10%左右。”长海医院医生杨鹏飞表示。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作为国家脑防委认证的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始卒中防治模式的探索。近年来,医院以疾病为中心,打造“筛防治管康”相结合的卒中防治之路,将提高区域救治能力落到实处。

  日前,第四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活动揭晓,长海医院的“创新脑卒中‘筛防治管康’一体化防治模式”,全面保障卒中患者身体健康”入选第四届“十大医改创新举措”。

  首创融合型卒中中心,从源头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2011年,开始致力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覆盖杨浦四大社区上万人;2013年,打破学科界限,多学科融合成立脑血管病中心,院长担任中心主任,并创立卒中急诊……

  长海医院在国内率先实现“专人陪同”“先诊疗后付费”“卒中患者优先”的一站式救治,让每一名卒中患者都能享受“全流程、同质化、高效率”的VIP服务。设立“卒中急救护士”专岗,实现CT室溶栓的国际先进理念,并将最好的影像设备配备急诊,实现高效、精准评估。

  从入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是脑卒中救治的核心效率指标。改革后,医院从中位数118分钟缩短至20分钟,最快达9分钟,良好预后率由10%提升至58.3%,再通率从20%提升至9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医院还牵头启动上海市“抗击卒中三年行动计划”,开展50场专业人员培训、200场公众科普教育,覆盖500万市民;联合上海市医学会开展“脑心健康科普宣传月系列活动”;主编《脑血管病》《漫话脑卒中》等科普书籍,在全国范围进行出版,普及脑卒中知识。

  与此同时,设置脑心健康管理师专岗,并开设卒中随访门诊。脑心健康管理师专职于脑卒中患者的教育和随访管理工作,从源头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

  推动长三角脑卒中救治一体化,实现患者全流程管理

  2018年,长海医院与杨浦区卫健委合作成立“杨浦区-长海医院脑卒中专科联盟”,覆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二级医院,实现以“脑卒中”专病协作为纽带的上下转诊和分级诊疗,并促进联盟内各医院之间在人才、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实现功能互补。

  2020年,医院牵头成立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共同推动建立长三角脑卒中筛查、预防、急救等方面的“同质、科学和共享”平台。

  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长海医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搭建“脑卒中全流程管理系统”,实现院前、院中、院后全程追溯。

  院前,通过急救智能APP,将患者院前救治信息进行连续记录,实现上下转诊信息共享、院前院内无缝衔接;院中,通过患者佩戴的手环,与医院系统连接,全程自动化采集救治流程的各个时间节点,利用大数据不断优化流程、调配医疗资源;院后,通过随访和高危患者管理软件,由脑心健康管理师对卒中患者进行点对点管理指导。

  相关数据显示,医院急性脑卒中手术量连续4年居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排名首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图说
从118分钟到20分钟是如何实现的?
图片新闻
降温利器齐上阵 为接种送清凉
周边居民跟绕路说“拜拜”
家门口就能“开庭”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从118分钟到20分钟是如何实现的? 2021-07-22 2 2021年07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