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解+仲裁”零距离,“派出庭”探索仲裁新思路
家门口就能“开庭”

  本报讯 说起“派出所”,居民群众总能想起走街串巷的社区民警,最近,一种新型“派出庭”出现在杨浦,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为进一步健全调解与仲裁衔接机制,推动案件处置重心下沉,前期,区仲裁院在大量实地考察调研选址的基础上,在属地街道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分别在平凉路街道、五角场街道成立仲裁派出庭。日前,随着仲裁员宣布派出庭开庭,杨浦仲裁派出庭试点工作正式开启,以促进调解仲裁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让劳动争议第一时间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仲裁派出庭是区仲裁院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深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又一创新举措。派出庭进驻街区,对于基层调解组织调解不成的案件或基层调解组织代收的案件,直接在街道派出庭开庭审理,切实打通了劳动者维权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争议不出辖区,纠纷就地解决”。劳动者小陈在庭后表示,“我就住在派出庭所属街区,没有想到现在‘家门口’就能开庭了,太方便了,也降低了维权成本。” 

  据介绍,仲裁派出庭作为当事人“家门口”处置纠纷的新模式,不仅是“调解+仲裁”零距离无缝衔接的体现,同时也是仲裁机构普法宣传的前沿阵地,通过组织街区企业、员工观摩派出庭,以案释法,以案说理,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营造区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区仲裁院将继续深化落实仲裁派出庭机制,通过强化兼职仲裁员的培训管理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业务指导等方面将仲裁派出庭进一步做深做实做强,使之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常态化举措,不断开拓仲裁派出庭工作的新局面、新高度,助力杨浦“四高城区”建设。■宗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图说
从118分钟到20分钟是如何实现的?
图片新闻
降温利器齐上阵 为接种送清凉
周边居民跟绕路说“拜拜”
家门口就能“开庭”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家门口就能“开庭” 2021-07-22 2 2021年07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