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2022年杨浦区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暨重大工程奠基及开工集中启动仪式在杨浦滨江举行。
本次集中签约的重大产业项目共计20个,涉及科技金融、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新能源、在线新经济等九大产业类别;集中奠基与开工的项目达19个,涵盖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区校合作等方面,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综合楼新建工程位列其中。
■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综合楼新建工程预计总工期为5年。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400张,地上20层,地下3层;建设总投资约5.75亿元。该项目预计于2023年底完成地下室建设,2024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2026年底竣工。工程竣工后,将成为集门诊、康复、医技、住院、院内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
既要“焕新”也要“尊老”
如果说老建筑是城市记忆的物质留存,那么杭州路349号的优秀历史建筑里,记录着的就是沪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走过的百年路。
坐落于此的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前身是1923年由社会实业家陆伯鸿先生创办的圣心医院。因为医院综合楼新建工程,今年,杨浦将对院内两幢近百年历史的教堂式建筑进行加固保护。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副院长卢远介绍,新建综合楼将在医院现有8号楼和10号楼拆除的前提下进行原址建设。“由于距离优秀历史建筑较近,因此要先对1号楼、9号楼进行基础加固处理再进行建设。”
圣心医院是陆伯鸿创办的7所慈善机构之一。如今,在医院的门诊大厅,依然可以看到室内窗户镶嵌着的欧式彩色玻璃,图案别致、色彩绚丽,铺设地面所用的马赛克拼嵌的几何图案亦为民国时期盛行。大厅中部设有象征哥特教堂的八边形钟塔,侧立面则模仿了罗马式教堂惯用的扶壁和拱券,叠映成趣。楼的正面上方刻有“圣心医院”的字样。几经变迁,该建筑虽然在局部有所改造,但主体部分基本维持原貌,是上海保存较好的教堂式建筑之一。
据悉,新建综合楼地处杨浦滨江风貌区。大楼整体设计立足于片区整体规划,旨在打造一个简约、挺拔的现代地标建筑。立面材料则采用暖白色的花岗岩石材,延续医院典雅、庄重的氛围。
在建筑底部入口的位置,将通过连续拱券长廊的设置,传承圣心教堂的文化与建筑语言,为新大楼增添古典、优雅的格调。
在圣心广场,正对着圣心教堂的位置设置了采光天窗,下方是为康复病人设计的水疗训练池。采光天窗将温暖阳光引进来,使建筑空间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打造环境更优、品质更高、服务更优的三级专科医院
新大楼建成后,将与圣心教堂、院前广场、天窗以及远期规划建设的中心花园,共同构成医院的历史轴,形成“一轴两区”的空间格局。其中,西侧为康复医疗综合区,东侧为行政科研教学区。圣心教堂也将被打造成为一个集医学图书馆、展览、陈列、宣教、活动于一体的重要文化地标,与院前的圣心广场一起,在未来面向公众开放。
近年来,杨浦区卫健委推动区属公立医院功能布局整体规划,推进三级康复网络建设。在此基础上,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加强院校合作,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加强国际化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康复临床跨越式发展。当前,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正在积极推进同济大学附属医学院去“筹”、三级康复医院创建。
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楼新建工程的开工,将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环境更优、品质更高、服务更优的三级专科医院奠定坚实基础。综合楼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杨浦区医疗资源布局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全面提升杨浦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