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成佳佳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应届大学生小陈,学习设计的,现今正临近毕业,我想请问您这边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推荐……”每年毕业季,类似这样的问询消息,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驻点社工小吴都会收到不少。“嗯,好的,我来问下你的需求和你目前的情况……”小吴一边回复着小陈,一边抓紧时间寻找对口岗位。
“00后”小陈是一位听力一级残疾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习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以来,她都怀揣着设计梦,希望成为一名设计师。
一开始,小吴给小陈提供了不少岗位选择。因为对于残疾人而言,要先就业再择业,“树立信心”是踏上社会的第一步。但小陈面对非专业对口的岗位都回绝了,“谢谢老师,但我觉得自己不擅长,还想再等等”。
面对小陈的回答,小吴依托管理《2022年杨浦区残疾人就业促进项目》的经验,通过建立职前抓自信心培育、职中抓多方助力、职后抓稳心稳岗支撑的全程服务体系,为小陈“量身定做”了一套求职方案。经过重新审视小陈的学习情况,加强与小陈家长的沟通,在尊重小陈的选择之余,给予就业指导。“首先,从心态上要求她自信乐观,也希望原生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其次,从专业上要求她突出自身的专业能力,认真准备和修改好去应聘时出示的设计作品集。最后,为了专业对口,链接资源针对性地去投递简历。”小吴说。
一直到6月底,小陈的求职之路碰壁了数次。但小吴始终鼓励她不要放弃,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和理想。在一来一往中,小吴越来越觉得小陈不只是个简单个案。“她十分努力,我们也对接到了企业。”在多方的帮助下,最终小陈拿到了“学悦风詠书院”的offer。7月,小陈已上岗工作。
最近,为了更好地稳定小陈的工作状态,小吴又忙碌了起来,她特意联系“学悦风詠书院”创始人,了解小陈现在的工作状态,希望企业给予关注。“他们的就业和普通人一样,但身份的特殊,需要有人为他们和企业间搭建相关平台。提高生活能力、综合技能、建立信心,自然而然地融入社会。”
今年,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区残联作为就业服务载体,积极为残疾求职者提供精细、规范、人性化的创业、就业指导,通过“精细化”职业指导,整合资源,推动创业就业工作的发展。同时希望透过《就促项目》项目,借由成功个案提高残疾人自食其力的意识,从源头上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就业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