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猛禽凤头鹰筑巢杨浦公园
城市中人和野生动物如何共存,双方都在学习

  ■记者 王歆瑜

  本报讯 各大公园已经陆续开放。最近,杨浦公园除了人气恢复以外,还迎来了意外之客。在杨浦公园的茶室附近,有一片高大的香樟林,底下挂了一张硕大的绿网。原来,树桠顶端有来公园落户的“凤头鹰”一家子。

  “因为这条是主干道,所以我们选择了用绿网的形式,进行一个物理隔绝。既降低了人对鸟的压力,也减少了鸟对人可能出现的应激行为。”杨浦绿管中心工作人员陆俊桦告诉记者。

  树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正在观察它们:“两天前我到这儿的时候,看到的是两只雏鸟,站在窝边一动都不敢动,它们还没有开始学习飞行。但是今天它们开始学飞了,尝试向上扑腾,跳高一个树枝,尝试跳到旁边四五米外的另外一个枝条上面。”

  据了解,凤头鹰以蛙类、松鼠、小鸟为食,虽是肉食类猛禽但生性胆小害羞,筑巢一般远离人群。那怎么会选择杨浦公园安家呢?经野保部门工作人员分析,可能是公园闭园期间,没有游客,园内有松鼠、蛙类,食源也够。所以,两只凤头鹰选择在杨浦公园内筑巢,孵化了两只宝宝。

  公园开园前,安保人员就发现了这一家子,当时为了护雏,成鸟还会张翅驱赶人。“刚开始很纠结,一方面要保护游客安全,另一方面又不想打扰这些自然精灵。”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的裴蓓表示,征求野保部门的建议,被告知可以鸟巢为中心,半径50米的圆形区域作为“隔离区”,这一招此前在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等有凤头鹰稳定繁殖记录的公园使用过,比较成功。

  但这次杨浦公园发现的鸟巢离主干道过近,设置“隔离区”将严重影响游客通行,而且一些外围挡板隔断的施工可能产生噪音,难保不会刺激到凤头鹰。

  最终,借鉴一些动物园鸟类专类园设置纱网的做法,杨浦公园紧急采购了两张大尺寸纱网,绑在鸟巢下方的路灯和树干上,创造了一个收放灵活、成本低又有效的“障眼法”。架网后,凤头鹰似乎很快调整好了状态,适应了恢复开放后的公园环境,“脾气”收敛了许多。

  据专业人士观测,这些以上海城市绿地公园为栖居的野生动物,这两年数量在增加。“最终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质朴纯粹的保护自然的内核,令人感动。”王放表示,一些管理者发现辖区内的猛禽有驱赶人的行为,出于审慎的考虑,会优先选择“赶鸟”,但公园管理者敢等一等,敢再观察研究一下,尽最大努力去寻找人与鸟都能得到保护的方式,这一点很值得学习,他们的经验将来可以复制推广到更多遇到类似情况的公园绿地。

  受3月疫情的影响,城市里的人流减少,无意中也为正处在繁殖期的野生鸟类平添了更多的栖息地。“城市中人和野生动物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个过程我觉得双方都在不断地学习。比如这只凤头鹰,其实它们也在观察人怎么生活,怎样去避开交通,避开人类的活动,彼此相安无事,都在这个城市里边生存下去。”王放说。

  如今新生的凤头鹰宝宝正在其父母的帮助下,学习飞行。园方表示,哪怕雏鸟离巢后,也会继续保留这个鸟巢,以待来年凤头鹰再来繁殖。“不管这一家子能否久居杨浦公园,这里一定会是它们探索成长的空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这个小区全员参与“无疫小区”创建
猛禽凤头鹰筑巢杨浦公园
“中国网事·感动2022”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杨浦城管举行“开放日”活动
把初心启航的底色擦得更亮 把服务大局的意识树得更牢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猛禽凤头鹰筑巢杨浦公园 2022-07-19 2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