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瑞典古基因组学科学家帕博
冷门研究回答人类终极之问

  据解放日报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日公布2022年获奖者名单,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因在古基因组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摘得桂冠。新晋诺奖得主研究了人类终极的灵魂拷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源自人类古基因组学的研究获奖,可谓冷门。记者第一时间联系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专家尝试解读新晋诺奖的突破成就,以及人类古基因组学的意义何在。

  帕博博士最重要的学术发现,就是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分析,这些分析揭示出了人类在早期进化史上的遗传密码。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徐书华告诉记者,帕博博士建立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古基因组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古基因技术研究已经灭绝的人类认知,由此揭示世界是如何演化至今的。

  专家解释,古基因技术覆盖动物世界等,帕博博士着重开创人类古基因研究,他最大的成就是解析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关系。尼安德特人在欧洲一直备受关注,而今这种关注度延伸至亚洲。

  “尼安德特人早在三万年前已经不见踪迹,但帕博博士发现,尼安德特人在基因上与现存人类的祖先有遗传交流,这就令整件事变得非常有趣。”徐书华解释,“从人类认知层面来看,人类的来龙去脉变得更为清晰,目前检测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基因组会发现,1.3%至2.7%来自尼安德特人的祖源基因片段,这就是我们的遗传密码。”

  三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为何会灭绝?在科学家看来,可能尼安德特人语言发展程度低,甚至不会说话,导致大型合作或群居社会无法适应,最终走向灭亡。相形之下,为何现存人类演化至今,只有这个分支能存活下来?宏观层面涉及语言等特殊功能的演化,微观层面也可能是与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后出现变异基因、易感基因等。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锋告诉记者,帕博博士研究的人类进化遗传与生理学和医学有密切关系,研究的是“人”的本身。在他与团队早期研究中,通过对全球不同地区的现代人群进行研究来反推古基因,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和考古进展,学界认识到古人类、现代人有明显区别,但可以说是祖先的“亲属”。

  “通过对未被污染的骨骼内部进行基因测序,最终帕博博士发现,现代人的体内仍保留着部分古人类基因。”他表示,“虽然从演化角度来说,古基因或许比较‘低等’,但仍有明显的可取之处,对现代人的生存、环境适应、疾病免疫等都有帮助。”

  ■ 顾泳   黄杨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党的二十大专题报道
   第03版:党的二十大专题报道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随申行App上线可实现“一码畅行”
应对咸潮 保障供水办法充足
冷门研究回答人类终极之问
广告
杨浦时报资讯07冷门研究回答人类终极之问 2022-10-20 2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