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如何在奋力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过程中高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杨浦区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4月18日,区委书记薛侃带队,聚焦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长海路街道、殷行街道开展专题调研,探寻基层治理的“最优解”,推动区域社会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区委副书记周嵘,区委常委陆志斌参加。
走进一扇门,能解万般事。在城市治理的宏大叙事中,基层综治中心犹如一个个细密的“针脚”,将群众诉求、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诸多事务编织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图景。薛侃一行分别来到长海路街道综治中心、殷行街道综治中心,细致察看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详细询问了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深入了解信息采集、矛盾排查、事件处置等环节工作开展情况,对两个综治中心整洁有序的功能布局、便捷高效的服务设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希望继续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传递社区的温度,成为居民身边的‘贴心人’。”在殷行街道综治中心,薛侃与“葛海英博爱驿站志愿者队”和“周逸翔法律服务工作室”负责人葛海英、周逸翔亲切交谈,认真听取了团队的服务理念、工作成果以及对综治中心建设的意见建议。这两支由老劳模和退休律师分别领衔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们用温暖的笑容、贴心的服务,为居民排解生活中的种种“烦心事”。
综治中心,是让群众说难事、为群众解愁事、服务群众办实事的地方,是“一站式”矛盾化解和民生服务平台,也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枢纽。薛侃指出,推进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系统集成、部门整合。加强功能整合,深化“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治理模式,更好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导向,科学有序布局,合理设置功能区域。积极推动部门、社会组织等力量入驻,合理安排常驻、轮驻力量,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优化工作流程。高效督办,科学设置工作节点,做好提醒、督促、催办,形成严密工作闭环。加强数据联动,利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进规范化建设,目的是要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以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硬标准,复制推广“五有”工作法、“三所联动”等工作经验和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能级,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找得到人、办得成事、解决得了问题,真正做到“最多跑一地”,把各类矛盾隐患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推进规范化建设,关键是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区委政法委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结合区域实际,最大限度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集合、力量聚合。各街道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任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狠抓落实,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调派“精兵强将”进驻。
■记者 封辰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