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杨浦区中心医院,一直被杨浦居民亲切地称为“杨中心”。这家“杨浦人家门口的医院”已经引进具备超高分辨率与AI智能诊断的数字化PET-CT设备,推动核医学影像检查进入“分子影像诊断时代”。
日前,杨中心就用新引进的PET-CT,为患者张女士(化名)精准排除了癌症转移的疑云,成功诊断出罕见骨关节炎症疾病。
66岁的张女士于十几年前接受了乳腺肿瘤手术,数月来饱受腰痛困扰。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后,CT、磁共振均提示存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可能,令她寝食难安。“那段时间我几乎崩溃,每天都在想,如果真的转移了怎么办?”张女士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就诊。医生仔细评估后,建议她到核医学科进行PET-CT全身显像检查。
面对新检查方式,张女士起初有些顾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迎秋耐心解释道:“PET-CT不同于普通CT,不仅能清晰显示全身骨骼、脏器的结构,还能通过代谢水平精准判断病变性质。”最终,张女士打消顾虑。“这里离家近、无需排长队,对于行动不便的我来说很方便。”
检查结果显示,其胸肋关节、胸骨、脊柱及骨盆多处代谢异常增高,呈现出特征性的“牛头征”,该表现与恶性肿瘤代谢模式截然不同。结合血液炎症指标升高及皮肤病变,张女士被确诊为罕见的SAPHO综合征(慢性炎症性疾病),接受针对性治疗即可缓解症状。“听到不是癌症转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张女士如释重负。
据了解,PET-CT作为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融合PET功能代谢成像与CT高清解剖成像,可早期显示细胞代谢活性,同时融合精准定位的解剖结构,为医生提供全面病灶信息,解决了传统影像“看不清位置”或“看不出活性”的痛点。
“一次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与一次腹盆腔CT相当,约15-20mSv,每年进行1-2次PET-CT检查都在安全范围内。”王迎秋介绍,该技术适用于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已确诊肿瘤病人的分期与疗效评估、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评估、感染与炎症定位等。■毛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