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品质养老的“杨浦方案”
“居家养老床位-机构养老床位”灵活切换,杨浦“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日益完善

  本报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让老年人享有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上海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开展“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依托养老机构的专业力量与资源优势,实现照护服务的多元延伸与拓展。在杨浦,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正在持续升级。

  “有专人照顾,我觉得放松多了,养老院就像我的第二个家”

  “护理员每天帮我按摩手臂,照顾我的饮食,总是特别专业和耐心……”

  周奶奶,70岁,独居,几年前因一场意外患上癫痫,常年靠药物控制。今年,周奶奶突然发病,原想申请上海遐福养老院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然而院方经评估发现,她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宜居家养老,便立即为她安排了短期机构照护。

  “今天感觉怎么样?睡得还好吗?”6月的一天上午,遐福养老院内,护理员轻轻推开房门,一边询问,一边熟练地为周奶奶按摩两侧手臂。周奶奶躺在床上,微微点头,二人笑着聊了起来。

  作为杨浦区9家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机构之一,遐福养老院今年创新推出“居家-机构”双模式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享受上门服务的同时,还能根据健康状况灵活切换至机构床位,实现“无缝衔接”。

  在养老院,护理员每天为周奶奶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以缓解半边身体偏瘫的症状。院内的康复师还为她制定了康复计划,帮助她逐步恢复行动能力。

  “发病时,我一个人是无法应对的。来到养老院后,有专人照顾,让我觉得很温暖,整个人放松多了。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周奶奶感慨道,“他们不仅照顾我的身体,对我的大事小情都很上心,还经常陪我聊天,让我觉得没那么孤单了。”

  院方介绍,老人康复后,工作人员会将她送回家中养老,实现床位与床位之间的“平移式服务”。

  无论是送餐上门、代配药品,还是陪诊就医等,老人都能按需“点单”

  上午十点半,后厨正在火热备餐——鲜香可口的红烧青鱼段、本帮口味的茭白烧肉、清香入味的炒苋菜、滋补养生的鲫鱼豆腐汤……饭菜刚刚打包入盒,就有送餐员前来取餐——江浦路街道多个居民区内,还有一群老人正享受着送餐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

  “味道好极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我们平时在家,最苦恼的就是买汰烧,现在‘解放’了,有人送餐上门,我们就不用围着灶台转了!””一位长期订餐的老人说。

  不仅如此,遐福养老院还提供定点陪诊和代配药服务。其中,定点陪诊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新华医院、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从健康管理到康复训练,从心理慰藉到紧急援助……成立于2016年的遐福养老院拥有一支由医师、护理员、康复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且配备内设医疗机构,能够为老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在多年经验与专业力量的支撑下,遐福养老院将眼光放到了“服务链延伸”上——“居家养老床位”与“机构养老床位”的灵活切换。

  例如,对于术后康复或突发疾病的老人,院方会优先安排短期机构照护,待其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家庭,继续提供上门服务。这种模式既满足了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情感需求,又为其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遐福养老院始终坚持“定制个性化服务”的理念。每位老人在签约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时,都会接受详细的需求评估,院方据此制定专属服务方案。无论是送餐上门、代配药品,还是陪诊就医等,老人都能按需“点单”。

  近年来,杨浦以打造“幸福养老”品牌为目标,大力推进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目前全区已有9家养老机构开展此项服务。通过“政府引导、机构参与、家庭配合”的模式,杨浦整合医疗、康复、护理等专业资源,使得“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日益完善。

  “我们不仅仅是提供服务,更是为独居老人提供一份生活托底。”遐福养老院总经理蔡琦表示,“每一位老人的肯定,都是我们继续延伸服务的动力。”

  未来,杨浦将继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标准,扩大覆盖面,贯通居家、社区、机构,让更多老年人在家就能获得个性化的专业服务,真正实现“原居安养”的美好愿景。

  ■汤顺佳 文   宇文昊 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打造品质养老的“杨浦方案”
探索构建“教育-政策-基层”的服务闭环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打造品质养老的“杨浦方案” 2025-07-01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