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自来水普遍使用漂白粉来进行消毒杀菌,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的氧化物,这就会使自来水中有一定量的氯残留,这些残留的氯如果和自来水中的有机物结合,就会产生三氯甲烷(氯仿)等氯代烃。而且在高温煮沸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可能会使三氯甲烷的浓度有所增加。经测定,在淋浴中有50%的三氯甲烷和80%的三氯乙烷会变成蒸汽,盆浴时这两种物质变成蒸汽的成分也分别达到25%和40%。在封闭的浴室里,其蒸汽浓度升高可能会通过人体皮肤及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如果每天吸附氯超过10克,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最直接的就是使皮肤干燥,脸色发黄。
专家提醒,尽管《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的含量进行了严格控制,要求低于60毫克/升,在国家要求的浓度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公众也需注意形成良好习惯。
同时,洗澡时随着浴室内温度升高,全身的毛细血管会扩张,就使大量的血液集中到体表血管,而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易发生中风或心肌梗塞;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也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高血压病患者也可能因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而使血压骤然下降,出现低血压,导致头晕、心慌等症状。洗热水澡前,先喝一杯温开水,补充全身血液容量,可以有效缓解上述情况。
烟台市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提醒公众,与夏天相比,低温天气下洗澡更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一般以37摄氏度最为适宜;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孕妇、婴儿和老人更需控制洗澡的时间;浴室门窗不能关得太严,以保证通风换气。 ■ 王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