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毛仲清进培安小学(今许昌路小学)读书,后又就读沪东中学。后因家庭经济拮据,无力继续上学。1936年经人介绍,进新怡和纱厂(后上海第一毛条厂)粗纱间做平车工。不久他考取了沪东中学的夜校,在那里他开始接近中共地下党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协会工作。1937年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新怡和停工关厂,许多工人逃进了租界,毛仲清和家人也进了难民所。1938年秋,他响应难民所地下党组织号召,参加了以“难民垦荒”名义组织起来的志愿参加新四军的队伍。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冲破敌人的重重关卡和封锁,奔赴抗日前线,来到了皖南新四军军部驻地,随即被分配到教导大队,接受军政训练。
1939年初,党指派刚从教导大队毕业的毛仲清到浙西湖州,加强当地抗日武装——长超部队,稍后党又任命他担任总支委员,兼一中队指导员。在党的领导下,这支部队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很快发展到上千人。1940年3月以后,组织上调他到义乌县工作,任县委宣传部长。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金衢特委又把毛仲清调到兰溪做党的秘密工作,安排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和胡愈之等人发起组织的进步经济团体)供销业务代管处任会计。他从来没有做过账,对会计业务一点也不懂,但为了在“工合”站住脚,在同志们帮助下,他刻苦学习做账,很快掌握了会计业务知识。他以这个职业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为兰溪党的工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2年5月,日军进攻兰溪,毛仲清随“工合”撤退到常山,任常山“工合”业务股业务员,在党内任支部组织委员。这期间,他设法筹集了一笔经费,支援了赣东特委设在河口的公开机构——振华公司。
1942年5月中旬,日军发动了浙赣战役。根据党的指示,金衢特委和义乌县委决定在敌后组织抗日武装,成立了由党领导的金(华)、义(乌)、浦(江)游击队,游击队在义乌县的支队称为“义乌八大队”,1943年秋,毛仲清被派到义乌八大队一中队担任政治指导员。义乌八大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成立一年左右,发展到300多人,开辟了以义乌西乡吴店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43年12月、新四军金肖支队成立,毛仲清随一中队编入金肖支队,在二大队四中队任政治指导员。金肖支队在浙东纵队统一领导下,和兄弟部队一道,经常活动于金(华)、义(乌)、浦(江)、诸(暨)、绍(兴)、萧(山)地区,打击日寇,并多次打退了国民党第三战区顽军的进攻,巩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
1945年,抗战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根据形势需要,新四军抽调主力部队南下。5月,苏浙军区决定调第四纵队十一支队南下,过富春江向浙东推进,以打通浙东和浙西的联系,使两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联成一片,同时调几名领导干部过富春江到浙东,以加强浙东的工作。为了迎接四纵十一支队南渡富春江,毛仲清所在的浙东纵队三支队第二大队和第三大队一起,在浙东区党委书记兼浙东纵队政委谭启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纵队第三支队长蔡群帆、政委钟发宗率领下,于5月上旬从四明山根据地向西开进,中旬到达诸暨和金肖支队会合后,5月18日开到富阳县境内章村、龙门一带山区,攻占了由国民党第三战区挺进第三纵队贺钺芳部盘踞的场口镇,但十一支队过江必经之路中埠渡口仍被“挺三”一个排控制着,他们在中埠渡口两侧锣鼓山和龙山上筑起了碉堡,用机枪封锁江西,我军若不占领中埠渡口,十一支队就无法渡江。20日,毛仲清和中队长乔云石率领五中队两个排,奉命攻占中埠渡口。敌人凭借它的“乌龟壳”和踞高临下的优势,疯狂地用火力封锁战士们前进的道路,毛仲清身先士卒,率领战士冲击敌碉堡,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他踉跄了一下,又站稳了脚跟,大声呼喊:“同志们,跟我冲啊”,说着,身不由己地倒了下去,壮烈牺牲,时年29岁。
1985年清明节前,富阳县人民政府在诸佳坞老虎山头原地,重修了烈士墓,并立了墓志,称赞他“忠于人民,忠于党,是我党的一位优秀基层政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