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保修期内,将手机送往外包维修点“返工”,不料因此失去了保修资格,由于消费者对相关规定不甚了解,存在盲区,导致手机“三包”无法兑现。近日,区消保委接到投诉,消费者小李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购买不久的手机出现自动开关机故障,一次简单维修竟为自己手机“三包”画上了句号。
手机出现故障后,小李没有认真查看产品说明书与保修卡,径直来到设在某商场内的移动电话维修部,经查证为主板受潮损坏,需要更换。该维修部工作人员表示,因手机受潮属人为造成,需要收取一定费用,并不熟悉“三包”规定的小李当即同意交由对方修理。
事后,消费者致电该手机特约维修部咨询,对方称:“在不是官方授权的维修部修理过的手机不再享受保修。”这让小李感到非常气愤,认为商场手机维修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故请求区消保委解决今后手机“三包”的问题。
接诉后,区消保委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与该商场负责人取得联系。在查看了消费者出示的维修发票后,商场负责人解释说消费者所去的手机维修点属于外包维修网点,商场方面愿意尽力妥善处理好投诉事宜。
此后,商场负责人前往该维修点核实情况,得知当日受理人员明确告知顾客手机故障为主板受潮,属人为故障,在任何维修点维修都需收费。并且维修点为顾客维修手机也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出具了相关的受理单及事后的收费单据,在操作程序上并无错误。
经区消保委的积极协调,该商场维修点认识到自身不足,在处理消费者问题过程中,明知手机仍在保修期内,却没有提醒消费者送到指定的维修部维修,否则将无法继续享受“三包”,造成消费纠纷的发生。
维修点表示愿意以极大的诚意来解决此事,向消费者作出书面承诺:在国家规定的“三包”期内,网点愿意免费为顾客排查故障并维修,保证该机能正常使用(人为故障除外)。对此结果,消费者表示接受和满意。